合同/ 作文/ 教育的书读后感/ 导航/

教育的书读后感(优选十四篇)

教育的书读后感(优选十四篇)。

我们怎样才能将自己最精准的感受写成作品读后感呢?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是时候写篇读后感把收获总结一下了,这篇文章“教育的书读后感”很值得一读小编建议您不要错过,欢迎大家把这份资料推荐给身边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得到帮助!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

国庆假来临了,我阅读了些的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以往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我,时时反思自我,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此刻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明白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我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我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我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理解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理解理论的我的提升。

2、慎独养身,伸展个性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应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能够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我。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我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我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我的教学,不要研究完美,要研究最有特色。

3、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4、海纳百川,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必须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我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主角──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路上,为自我的生命奠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仍需要同事的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而这将是我前进的动力。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2

他,身先士卒冲在抗洪第一线,抢救被困的百姓,只因拥有“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这样的认知;他,手握大权却两袖清风,走后留个妻子的除了无尽的心痛还有一张张借条,只因秉承着“共产党员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信念;他,公正用权不谋私,提拔重用数年如一日坚守偏远乡镇的乡党委书记,只因坚持“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样的职业操守;他,把服务作为一种责任,燃尽生命写忠诚,呕心沥血铸党魂,只因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了自己的毕生追求……他,就是李林森,一个平凡而又卓越的共产党员,一名“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组工干部。他的事迹,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树起了一面“生命不息,服务不止”的鲜艳旗帜,一座“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不朽丰碑。

有人说电影是群众化的艺术,是人们感知社会,提高认知的窗口。看过《雨中的树》这部这部真实可信、感人至深、动人心魄的电影之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对人生价值的认知和追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也完成了一次灵魂的蜕变和升华。我要努力做一棵在雨中成长的树,概括的说就是要做到“三心”:

一是扎根基层要用心。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诱惑,也常常陷入这样那样的困惑,思想容易“抛锚”、“开小差”。但是,如李林森所说“土可以被污染,水可以被污染,人心却要深深埋在泥土里……”在基层工作中要用心就是要学习李林森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态度,要自省、自重、自警、自励,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誉所喜,不为悲所悲,不为利所驱,不为色所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为官,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好干部。

二是服务基层要真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立党宗旨和执政原则,也是我们密切党群、干群鱼水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工作中要真心就是要像李林森那样时时刻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拜群众为师,和群众做朋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明白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是奉献基层要尽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一直以来都是党员干部的价值和追求,奉献基层要尽心不仅是我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奉献基层要尽心就是要像李林森那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做一棵在雨中成长的树,就是要做一个像李林森那样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气,俯得下身子,做得了实事的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如此,才能为百姓遮阴,为天下立本,为党的事业筑基,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才能无愧于这一场大好人生。

雨中的书观后感2

《雨中的树》用生动的影像,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身先士卒战洪魔、扶弱济困献爱心、甘于清贫重名节、公正用权不谋私、工作当命抗死神、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感人故事。

回顾我们党伟大的奋斗历程,共产党人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情系百姓冷暖,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满腔热忱为宗旨,这个宗旨在全世界共产党中是独一无二的。今天我们告别了战火硝烟的年代,环境改变了,但是这个宗旨没有变,从建国那一刻起,我们就在用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身份推动着新中国的复兴进程,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未来如何延续国家持久的生命力、如何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依附在党的身边共谋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完全体现在如何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为群众谋幸福。

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人民的暖人话语随处可见,其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古语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基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铭记要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始终贯彻艰苦朴素的模范意识,在工作中发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工作,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形成党群一家亲的良好政治氛围。

那么如何去做好党群关系呢?我想,自身素质修养是做好党群关系的基础。我们有幸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一员,就要记得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而不是享受;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而不是一种待遇。6月初,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开展修身养德短信征集活动,并明确要求全市副局级领导干部至少创作一条以上,内容要围绕修身养德、倡廉颂洁为主题,这应该是值得赞许的事,可能也会有所收获,但是指望它能为反腐倡廉做特别大的贡献可就不太现实。成克杰曾说:想到广西有300万人还没有脱贫,我这个做主席的觉都睡不着。四川交通厅厅长刘中山说:把这个行贿的人给我赶出去。若把这两句加到短信中估计肯定能得奖,可惜,他们却都是因为腐败问题而落马。可见,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民公仆是否有公众职责感,是否为人民、国家做事。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先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如何修身?我认为一是修思想、修人品。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从优秀经典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做一名善良、正直、诚信、有责任感的人,先做人、后做事。二是修知识、修能力。思想没有高度,工作就没有思路,在今天我们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政府,如何用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去处理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就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和较全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坚持自身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与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启迪心灵感召行动。在过去63年的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中,涌现了许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好干部,比如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沈浩等在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同时他们的言语也鞭策警示着我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云泉就说:“人民的希望,鞭策我要一生兢兢业业;群众的疾苦,教育我要永远甘守清贫。我能用自己的行动,让群众更加热爱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政府,我付出的,值得!”真挚而朴素的语言击打胸怀。在今天变化万千的商品社会中,只有守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约束、一种奉献,才能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说:还是共产党的干部好啊!也才能让群众记在心间。

当前,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难以避免地会经常地大量地表现出来,这是社会转型时期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曾说:“在这个社会里,谁都可以发牢骚,惟独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没有资格发牢骚。因为牢骚是社会矛盾的外部表现形式,我们的责任是研究牢骚及其背后的社会矛盾。如果我们也跟着发牢骚,不是失职,就是无能。”我想,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定位和角色,更重要的是都有要实现自身价值的责任,无论你怀揣着什么样的个人理想,作为这个民族的一员,只要切实履行好你的角色和作用,你就是在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3

我有一位默默无声的朋友,一直陪伴我成长,它就是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仅让我累积了知识,而且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时还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是2009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记载了一个名叫安利科的四年级小男孩在都灵一所学校中度过的九个月的生活。书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平凡而善良的卖炭人、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老师把我们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这本书里充满了爱,记叙了人间多姿多彩的爱,有友情之爱、有亲情之爱,有爱情之爱,亦有因为爱的感思与回报。因为这本书的出现令我体会了老师、父母的辛苦,也令我学会了感恩师长。在书的海洋里,我像一只鱼儿快乐地畅游,每有空闲,我就手不释书,从中吸取精华,书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爱阅读!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4

我读了朱永通写的《教育的细节》一书,下面就说说自己阅读之后的收获和体会。

书中我读到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和作者对这些故事的解读。比如,可以读到“一厘米”的故事,读到贾春英老师改变一个同学着装的故事;读到原泉州第二实验小学林校长对非教育行为说“不”的故事以及他的认识:“学校不是为荣誉而生存的,学校是为孩子健康发展而存在的”。从这些故事中,让人内心感触很深。

阅读本书,使我意识到细节的力量。研究细节可以帮助我们关注细节,从习以为常的细节审视和反思自己整个的教育观念,研究和改进自己的实践操作,从细节入手的改变可以使教育观念和教育的原理、原则落地生根;提供细节变革的参照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找到变革的抓手,使变革变得更加真实可靠。阅读的本质是阅读自我,阅读带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阅读中,我不时审视自己是否关注了这些教育细节,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自己是否合格。审视的结果不时使自己坐立不安,恨不得重新来过。希望自己重新来过,我把这看成自己读《教育的细节》的最大收获。

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因为这件好事是小事而不做。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影响学生,便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火种。空洞的教育不如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爱祖国,那么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严肃,庄重,不交头接耳;要求孩子保护环境,教师自己看到校园中的纸屑时,应该第一时间弯腰拾起,而不是漠然走过;教育学生要爱劳动,教师就应该热爱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就如同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品德教育紧靠讲道理,提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小事做好,做到位。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5

本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也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发现学校图书室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着,拿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

一、《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二、第二个话题:德育。“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三、才是智育。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6

鸡汤》有感

暑假,百无聊赖时顺手从书架上抽出几本书看,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人的心灵和身体一样,都需要鸡汤的滋养。它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打开心扉,在缓缓流淌的耳语中告诉你教育的意义。

这是一本献给老师心灵的书。书中精选了70多篇充满温情、智慧和灵感的短篇鼓舞人心的文章。我被书中所有的故事所感动。我也明白老师要用心去爱学生。书中《今生没有赶赴的约会》、《诚实值一百分》、《给天使缝补翅膀》、《一朵栀子花》和《零分之约》中的老师细心观察,善解生意,用睿智、独特的教育方式为孩子排解心灵上的障碍,可见其教育艺术,让人由衷地钦佩。

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想到我们班上的后进生,我总是以为要想提高他们的成绩,只要细心钻研教材,做好精美的课件,课堂上注重关注每位学生,分层次教学,多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让他们找回更多的自信,课后跟紧他们的学习,做好这些就会很好的督促他们学习。现在看来我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学***,心灵更要抓。找出后进生成为后进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有效的教育方法

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摆脱一切困难,主动学习。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简单粗暴地改变。也许老师的眼睛,一句话,一个微笑可以改变一个学生。我们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位学生。

《送给教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好书,我会经常拜读它,让它拂去了我职业上的倦怠感,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休憩和启迪。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刘仲秋寒假推荐我们读了一本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我不是一个爱书的人,甚至不是一个爱书的人。

身边能找到的也只是几本与课本相关的教辅资料及一些供余暇消遣的**名著。如果不是因为校长布置的任务,李希贵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只会是个陌生的名词。读这本书,恰切地说,是读***,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他的鲜活理念,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 ,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备课时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去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它也被用来设计一个好的教学计划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配合教师表现的辅助角色,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想象一下,这样的教育如何让学生自由呼吸并发挥潜能?

我仿佛梦醒了,给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呼吸空间,也给了世界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远胜于老师无休止的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潜能就象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管教式的教育,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学到了知识,但失去了自我。

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走,也许他们能跑得更快!”

读到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一节时,有一段话又引起了我反复的思索:“过去,我们用衡量学生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学习成绩。在这种唯一的措施下,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以流水线、标准化为特征,农业以生态化、多样化为特征。学会从生态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魅力,小草有小草的魅力。

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这段话,我反复读了不下十遍,每读一次,我的心中都会增添一分感动、一分激动。是啊,我们都承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我们也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但是我们却总是以一个标准来要求班上所有的孩子,要求班上学习最差的学生的作业能准确无误,要求他的成绩能达到上游学生的水平,这与让小草一夜间长成参天大树又有什么两样?

既然几乎不可能知道,我们为什么不冷静地接受现实呢?换一把评价的尺子,我们也许会欣喜地发现,那个数学上一窍不通的孩子可能有着画家的天分,那个写作文说不出一句囫囵话的孩子或许是棵舞蹈的好苗子呢!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尤其是作为我们教师,更会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吧。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8

翻开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心得,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高深的理论,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基能;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当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感觉就像在听一堂课,听一位资深教师谈论教师的方向、责任、进步、专业和智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朴实但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第二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是在考试,边读边用书中的观点来检查、考量自己,不断反思和内省,十几年从教,漫漫求索,犹如同智者谈心,谈理想,他在帮你答疑解惑,教你办法和技巧;第三遍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当我读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一章时,激发了我深切的共鸣。作为一名农民工学校的教师,很多教师都在抱怨学生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工作压力大,我教过很多遍了可学生还是不会。面对这些问题,我掩卷沉思:

我们真的冷静下来思考老师们自己的问题吗?我们是否清晰地了解了学生-----“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的前提”,我们是否“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将灵活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当我们教师自己感到无奈的同时,是否也真正感受到了学生的无奈与不满呢?

林崇德老师《教育的智慧》给出了我们清晰的答案:“教师教学要从三个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从教材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教师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

”细细品味林崇德老师的这些话,我觉得一名智慧的教师会首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情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

他指出,当学习者将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由于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造成备课、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上了一堂无效的课,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浪费。

同时这也是一个德育的的过程,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他的教学一定是紧紧的围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展开,“爱生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一定是有效地教与学的课堂,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不是学生痛苦的枷锁、而是成为学生愉悦的体验,快乐生活的场所,这才是爱的体现,这才是智慧教师的体现。

而这样的课堂**来?这源于我们教师的精心准备、热情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深刻反思与研究。

在备课时,我们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我们教师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教材的实质和各项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对知识的性质的研究、对学科素养的认识都是我们必要的**。教师是否具有教学的高观点、大视野,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及它承载的功能是否弄清了,这会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产生最终的影响。

上课时教师要重视讲授知识所体现出来的本质,注重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在我们的一些课堂中,很多时候教师由于担心课时的问题,不会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不断地、深入地理解知识背后的东西,往往是得出或者是给出计算公式之后,就马上进入练习、应用阶段了.这样学生成为了运算的机器,而不是具有思维的人。

同时我们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学内容的主旨,提出最关键的,有意义的,能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当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思考,有一边思考一边工作,思想才能作为一种钻研精神、求知欲、想要知道和认识的有机的精神需要而进入个人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 自我反思——给自己寻找一面“镜子”。

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设置哪些教学情境?

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问题?

这种反思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对不足的学习和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使自己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为智慧型教师。

所以我给自己列了个任务单。看着这份长长的任务单,我很震惊。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当我想到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时,便有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豪气,也就有了超越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当别人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我是在和学生说话;当别人沉迷于电脑游戏时,我在书的海洋里漫游;当别人在**中享受时,我在一遍一遍观摩优秀课光盘、写教学随笔……

读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如品一杯香茶,余香缭绕。点亮孩子们的智慧生活,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希望之灯,让所有的梦想不再无知;我们要用书本的力量点亮我们的智慧生活,点亮每一位老师的智慧之灯,点亮幸福,生活从此不同。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9

陈新星一:谈解放

在书的序言部分,作者就提出了“期待教育的更大解放”这一美好期待。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小手,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解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没有资格在这里谈论教育的解放,这太大了。但是我认为,作为与学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群体得教师,与教育的解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叫做《云房子》,文章的开头写到“刚刚下了一场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正好上这节课的时候天气很好,天空很蓝,云很白。我们的同学把这个班直接搬到外面,带着孩子们坐在蓝天白云下完成这个班。

看着云,读书的声音响亮而充满情感。 没有太多的解释,学生将完全理解。谁说语文课一定在教室里?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不是教育的解放吗?

二:谈读书

作者在这本书中花了很多时间谈论阅读。笔者说:要让孩子读书,首先要让老师读书。

没有教师对阅读的热爱,很难点燃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我认为阅读的最大意义和价值在于改变。相信很多老师都读过《平凡的世界》这部**。

男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穿着不能保暖仅能遮羞的破烂衣服,每天啃着两个黑馍维持在学校的半劳动半学习的穷人,但他抓住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看报、学习,他通过书走过了很多很多的地方。下面想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描写的就是孙少平的苦读:“回到‘新居’以后他点亮蜡烛,就躺在墙角麦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里,马上开始读这本**。

一片寂静,人们都睡着了。凉爽的晚风从开着的窗户吹进来,摇曳着豆子般的烛光。孙少平从一开始就被这本书吸引住了。

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男孩的忧伤的童年;那个善良而屡遭厄运的莫蒙爷爷;那个**丑恶而又冥顽不化的阿洛斯古尔;以及美丽的长鹿母和古老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吉尔吉斯人的生活……这一切都使少平的心剧烈地颤动着。当最后那孩子一颗晶莹的心被现实中的丑恶所摧毁,像鱼一样永远地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之后,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调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后所说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话……这时,天已经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灭蜡烛,离开了没有门窗的房子。”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0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这本书是作者多年创作心血的结晶,它是一部爱的教科书,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博爱……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尊贵或是卑微;无论你生活在逆境或顺境,只要你心中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快乐。让我们每个人学会感恩吧!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要用一颗至纯至善的、宽容真诚的心,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要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向前。

学会感恩,世界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充实。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1

——“四招”,成就自己的教学

山东莘县徐庄联校孙秀娟

十一假期,阅读了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孙石山著《做简单的教育》一书。一边读书,一边比较自己的教学,收获颇丰。

这本书分为五部分,八十余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仅谈一谈阅读《“四招”成就一个教师群体》这篇文章的收获。

孙局长是从一个校长的角度谈的成就一个教师群体,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运用这“四招”也一定能成就自己吧,我不由对照文章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

一。放弃功利思想,全心全意做学生。

人有虚荣心。有时,为了考出好成绩,要求学生做题、做题、再做题,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努力钻研数学学科先进教学思想,如果能真让学生实现“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则是我的巨大成功,成绩则一定不用可以追求了。

2。自我激励,强化基本教学基能。

(1)我的粉笔字一直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上什么课都要认认真真的写字,平时有机会就练习自己的粉笔字,力争尽快写好粉笔字。(2) 坚持普通话教学,始终坚持先学后压,努力在学校讲普通话。(3)坚持小课题研究。

以后遇到问题,不再仅仅的是请教或者凭经验处理,而是要以课题意识对待。

三。争取每一个机会提高专业素质。

(1)学习课程标准,定好位;(2)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3)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4)精炼每一节课,用“优质课”的态度对待“家常课”。

这本书还没写完。你应该经常阅读以指导你的教学。

(备注:孙石山著《做简单的教育》一书2014年8月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〇一四年十月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2

——班级要打造好自己的“景点”

山东省莘县徐庄联校李如伟

十一假期,帮家里收秋的闲暇读了孙石山局长的《做简单的教育》一书,虽未读完,却已引发了自己很多的思考。对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是一笔值得学习的财富。这本书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我只是谈谈其中一篇文章给我思考。

我要说的是《学校要打造自己的“景点”》一文,孙局长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学校特色比喻成了“景点”,并且谈了如何打造自己的“景点”:1、宜精不宜多;2、“小题大做”;3、持之以恒;4、不断发展;5、经营好;6、解读好。由此,我开始思考:

为什么我们有很多从教很多年的教师教出来的班级毫无特色,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没有班级凝聚力、学生学习没有激情,而有些刚上班的老师却能带出一批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的学生。这是不是和孙局长所说的“景点”意识有关呢?

一个有凝聚力、积极向上的班级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但是班级成员深受其影响,并以其为荣,如同世界各地的华人吟诵的唐诗宋词一样,班主任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就应该着手建立这种为全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符号。据孙主任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精确选择,精心打造。根据班主任老师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特点,要精心选择突破点,如笔者是大学时学习的汉语言,而且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所以我一般会选择古诗词、阅读为突破口,有的老师可能会担心这样单一选择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2010年,为了响应上级号召,结合本班实际,我就以古诗词作为当年班级建设“景点”,诗词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学生们各显神通,有的写、有的画、有的改变……上课间操之前一段集体背诵的《少年中国说》荡气回肠,即长气势,又锻炼精气神;课前课后自觉地吟诵诗词让班级多了很多书香气,少了一些喧闹……我想只要我们能精心打造本班景点,并且能持之以恒的做深,以此为线,可以贯穿起很多教育内容。

2、持之以恒。如今课程改革之风吹遍大江南北,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各路教育英雄竞相登台,各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在邯郸学走路。

这种说法应用到我们的班级“景点”建设中就是既要不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特色跟得上时代步伐,也不能随意更改,否则“景点”不仅成为不了“景点”,还会让学生厌烦而无所适从,自从2011年以来,我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笔记写完后放在书橱上,其他学生可以自由翻阅借鉴,读书的氛围逐渐形成,在现在的班级里我准备让学生共读一本书,然后交换读书笔记,以期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作用。

3、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好。在班级“景点”建设过程中,学生要是景点的受益人,也要是景点建设的主体。如做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因为学生画的不符合教师要求就教师自己代劳,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图书角也好,文化墙也好,每一处地方都要有学生的汗水,这样学生才会热爱这些“景点”,这些“景点”才能让学生受益。

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缺席,应适当干预。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借鉴,以后的日子里要常读、认真读、结合自己的工作读。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3

《论语》读后感之自我反省 洛新中学 陈书睿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参说的,中心内容是表达了自我反省。古代儒家思想非常重视自我反省,可以说反省是人的理性自觉达到一定高度后的思想认知。在这里曾参就对反省提出了具体的内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我们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啊?我们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很守信用呢?我们是不是只听老师传授知识,而自己不复习呢?这些都是曾子日常的`反省,做为教师我们日常反省的目的是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 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人们都很容易从纷繁的俗务中丧失自我,当我稍有成绩时,就会飘飘然不知自己何许人也;当我遭遇班级成绩落后时,就会自我抱怨。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独自面对自己心灵,正确的审视自己:今天讲课时有没有什么知识漏洞;批评学生时有没有注意措词,是不是一时火起批评的过激了。人们需要反省是因为每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而且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对我们的言行举动也产生各种好的不好的影响,导致我们的行为可能出现错误,所以想要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教师,就必须时刻反省自己。

教育的书读后感 篇14

最近几天,我反复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受益匪浅。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读了这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合编,帮我解决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我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我教学实践能力。让我在面对教育教学的难题时不再迷惘,让我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充满信心……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本教育经典书。

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的震憾了我,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在这里我不能一一列举,就以以下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谈谈我的感想。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觉得在这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希望我们教师教育儿童是应持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即“因材施教”。书中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筋疲力尽了,而另一个孩子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的确,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个性差异,这些差异源于父母的文化修养、父母的教育方式,源于孩子的生活环境等,正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孩子在感知、理解、识记等方面的发展不均衡。此时,教师就要善于确定每个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以此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对于信息技术而言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重视程度、办学条件的差异,家庭经济、家长的思想意识及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取向等原因使得中学生信息意识、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参差不齐,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否认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不采用分层教学;不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拓展思路,同时更会挫伤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多数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未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各个阶层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有所得,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尽的义务。

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工作很忙,很累,一天到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或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写论文、培训、评职称等,下班回家要做家务,也要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整天忙忙碌碌,感觉时间总不够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解决了问题,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们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反省,既正视自己之短,又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从而把自己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悠闲的享受生活。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平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常常还兼任着其它的工作,而且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劳技课,不为教师和学生重视,使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有时把握不了工作重点,极少关注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较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较有兴趣,但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不及网络的吸引力,而且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毒害。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吸引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上,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百条“建议”,这些建议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所接触的一个个难题。这些建议的背后所展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并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解决了我曾经遇到的很多难题,让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升华,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的经典好书。

  • 《爱的教育》读后感(必备十五篇)

    通过研习“《爱的教育》读后感”这本著作,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富有益处的启示。在阅读作者所写的作品时,这本书所描绘出的情节和场景令人为之着迷。读后感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思考和评价的体现,仅供参考,还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判断!...

  • 教育的细节读后感(通用十一篇)

    阅读一本好书后,我们常常会沉浸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久久不能自拔。因此,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记录下思考和感悟,留作日后回忆。编辑特意为您准备了关于"教育的细节读后感"的相关资讯,希望这个阅读之旅能够给您带来联想和思考,激发您的智慧和活力!...

  • 安全教育观后感(优选十五篇)

    我们会欣赏很多经典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每个人对于它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到各种事物背后的内涵与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作品的观后感呢?合同范本网编辑精心整理了一份符合您要求的“安全教育观后感”。如果您觉得这个小技巧很实用,请不要犹豫,将它分享给你身边的人吧!...

  • 虎读后感十四篇

    星期四的晚上,老师组织我们去白板室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赛虎》。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一条狗的。狗的名字叫赛虎。它很听小男孩的话。无论小男孩去**,他都和他一起去。有人欺负小男孩,赛虎就跟那个人斗。它非常爱它的主人。他敢为主人做任何事。我曾经也有一条狮子狗,它的名字是我和妈妈共同给他取的,叫...

    2024.01.03 虎读后感
  • 心理教育观后感(优选14篇)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栏目小编特地制作了这份精心设计的“心理教育观后感”,您是否感到给作品起标题非常难呢?观后感的表达方式可以有很多种,通过撰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请您不要忘记收藏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全面的资讯。...

  • 2024学生会自我评价怎么写(通用9篇)

    随着国家司法制度的改革,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或者接触到合同,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或其他方式。你会写不同类型的合同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学生会自我评价怎么写”,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高中学生会是学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它负责协调和管理学生的各项事务,组织各种活动,为同学们的学...

  • 鸭子日记收藏六篇

    作文是提高视野和见识的有效途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态度。下面的介绍将会帮助您全面认识“鸭子日记”。如果这篇文章对你很有用请收藏下来以备查阅!...

    2024.03.13 鸭子日记
  • 2024军训日记第五天(经典8篇)

    第1篇:大学新生军训第五天心得体会大学新生军训第五天心得体会 今天是军训的第五天,我却感觉在军训中度过了五年的时间。度日如年,是我不曾有过的感触,在大学这第一堂课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度日如年不能全归结于军训的苦和累,也可以分属于军训带给我们的收获,因为硕果累累,所以负...

  • 体育述职报告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撰写报告是极为平常的一件事。您是不是不太清楚报告怎么写呢?从众多文章中选出来的是一篇深入浅出的“体育述职报告”,饶有益处的建议供您考虑!...

    2024.03.13 体育述职报告
  • 贺岁指南之“压岁书”篇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随之而来的当然还有“贺岁”一词。近几年来,贺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就连压岁钱也逐渐演变成了压岁书,拥有了更浓厚的文化韵味。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图书市场,究竟怎样才能选到合...

    2019.12.11
  • 思想动态分析报告分享

    您可以在以下内容中找到跟“思想动态分析报告”有关的资料,当我们的任务完成后。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按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和递送报告等,你感觉对写报告毫无头绪吗?这篇文章总结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和思路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

  •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优选十三篇)

    如何写读后感呢?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时,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在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摘抄原文的句子,便于我们标注自己在哪些地方产生了思考。如果您需要相关书籍的摘录和整理,编辑为您整理了"《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2024.01.29
  • 买年货作文日记

    经过合同范本网的编辑仔细整理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买年货作文日记”的相关资料。作文是我们思维的抒发心灵的放松,写作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如果我们的写作词汇不丰富,写作就会很容易“卡壳”。欢迎参考愿您成为更好的自己!...

  • 大班数数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注重学生创新与实践的重要方式。合同范本网小编想向大家介绍一些与“大班数数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您获得了此文所能带给您的知识!...

  • 客服检讨书怎么写集锦6篇

    想要更加明确自己的看法考虑看看“客服检讨书怎么写”,相信你有能力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其实在大多数普通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可能会被要求撰写一份检讨书,对于情节严重的犯错行为,写检讨书是必要的。...

    2024.03.13 客服检讨书
  •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

    我们决定分享一篇非常有用的“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给大家,范文从哪里开始下笔比较好?大家对范文的搜索越来越频繁。范文的成功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如果您喜欢本网页请将其收藏起来以便下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