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范文大全/ 长城教案/ 导航/

2024长城教案15篇

2024长城教案15篇。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从多个角度来看“长城教案”都有着引人深思的意义,祝你的学习和工作更加顺利!

长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著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xx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

(出示填空:万里长城 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

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1. 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

四、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驾驶 谱写 不朽 创造 绸带

曲折蜿蜒 嘉峪关 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运河”比作“绸带”,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课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这两大奇迹吗?

2.总结:今天,我们乘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多音字组词。

行xínɡ( ) 曲 qū( ) 折 shé( )

hánɡ( ) qǔ( ) zhé( )

zhē( )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

运河(绸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长城教案 篇2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措施:

1.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学习目标:

1.认识“崇、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城认知较少,又略有所知,在此基础上易于激起探究的欲望。所以,关于长城的构造、功能部分(第二段)采用图文对照自学,然后与同学交流的方式学习,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第三段中作者的联想是有关长城修筑的内容,采用阅读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强化朗读感悟,兼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深入理解“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关于长城,有很多的知识资料和故事传说,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筛选能力,所以学习课文前要指导学生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3.教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应给与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教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给学生提供一次交流与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引入识字。

(1)识:如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jìn,“峪”不能读成yǔ,“屯”不能读成tǔn;能巧识字:“嘉”用形声法,“瞭”可用意合法组成“瞭望”来识记等。教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2)写:教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得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进一步掌握生字的读音。教师指导难写的字,把字写美观。】

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同时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2.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3.是啊!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

多媒体显示: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同学们,这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音乐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位名人的话使学生对长城由开始就肃然起敬,增强学习效果。

二、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4.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三、品味长城。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 “ 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必然的,是合情合理的,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学生很自然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五、赞美长城。

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课件出示如织的中外游人登八达岭长城的情景),她永远是我们炎皇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六、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 “ 资料袋 ”,激发探究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之旅的兴趣。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2.课件出示 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 “ 资料袋 ”,激发探究兴趣。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2.小练笔: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让把课文推向更宽的视野,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案 篇3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

⑴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师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 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⑵ 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 智慧(huì) 了(liào)望 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 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长城。

①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②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 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 结晶。

⑷ 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长城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总统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 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 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瞭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发情感

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毛泽东主席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建立;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人民空军的诞生;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斗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生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72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讲授新课: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建立教师: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学生: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于是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教师:20世纪50—70年代,人民海军有哪些发展?

学生: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陆续装备到海军部队,还多次远洋航行,圆满完成了科学考察和出访外国的任务。

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哪些提高?

学生:不断补充新型舰艇,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旧中国制度落后,国力很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曾先后败于法国和日本等。新中国制度先进,能够有效地集中国力投入国防建设,建成了强大的现代化海军。

教师小结、过渡: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不但在海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空军和导弹部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教师:新中国的空军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A.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能够装备自制的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提升了现代化装备水平。教师可让学生附在后面的资料:空军飞机的发展。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 “导弹射程示意图”和《导弹小知识》,结合课本中“自由阅读卡·百万大裁军”,了解“科技强军”的涵义:在新时代里,军队强大主要靠的是科技含量。

教师:什么时候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学生:1957年。教师: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核反击。教师让学生阅读后面的资料:导弹部队的发展。教师组织学生提前了解课本90—91页有关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情况,指出: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向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空军飞机的发展我国空军最早装备的国产飞机,是南昌飞机制造厂1951年8月仿制的苏联雅克-18型活塞式教练机,后命名为初教-5。这种飞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转折点。毛泽东主席为此发贺电指出:“这在建立我国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1956年7月19日,我国生产的第一架歼击机由沈阳飞机厂仿制成功,后命名为歼-5,使我国成为当时世界是少数几个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的国家之一。1964年1月,我国又成功地仿制出米格-19型超音速歼击飞机,命名为歼-6。19676年月,我国又仿制成功米格-21型飞机,后命名为歼-7。强击机是在歼击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军成立初期使用的是苏制伊尔-1型活塞式强击机。1958年3月,空军刘亚楼司令员在航空工业局召开的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空军迫切需要一种比较先进的强击机。同年6月,沈阳飞机厂提出初步方案。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由南昌飞机厂研制。这种新型喷气式强击机,后命名为强-5型。我国在国土防空中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在重点发展歼击机的前提下,也发展了轻型和中型轰炸机。1958年10月,周恩来总理决定提前试制图-16型喷气式轰炸机。1959年9月,我国用前苏联提供的组装件装配的图-16轰炸机装备到空军航空兵部队,后改称为轰-6型。1964年,哈尔滨飞机厂对伊尔-28型飞机改进设计,定型设计,定型生产后命名为轰-5型轰炸机,并装备到空军航空兵部队。导弹部队的发展我国建设战略核反击力量的努力,早在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1957年12月来自全军各部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地导弹训练大队。1960年3月在1959年6月组建的某一战略导弹战斗营在西北某市的一所炮兵学校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导弹第一营”,也是亚洲各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队。1967年7月1日,经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特种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正式成立,它的名字由周恩来总理亲定:第二炮兵,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

长城教案 篇6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

⑴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师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 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⑵ 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 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中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⑴ 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 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长城。

① 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② 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 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 结晶。

⑷ 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读完课文后,谈谈自己的收获。

二、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1、观察远景图学习第一节:

(出示课件)

⑴ 远景怎样?

(像一条龙)

⑵ 课文怎样写长城的。

(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⑶ 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⑷ 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⑸ 感情朗读课文。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⑴ 朗读课文,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

(来到长城脚下)

⑵ 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

(六句。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⑶ 图文对照:

指出图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⑷ 小结:

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远景图、近景图,披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⑵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⑶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

(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⑷ 作者为什么列举出“一万三千里”这个数据?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⑸ 人民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

(围绕站、踏、扶、自然)

⑹ 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条石多重)

⑺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提示:

“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⑻ 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⑼ 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⑴ 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⑵ 总结谈话: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⑶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喜爱、赞美)

三、诵读课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拓展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近景:

长龙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条石 城砖

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2、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学后所获。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介绍稿,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课──我心中的长城。

【板书设计】

像一条长龙

远景 墙──很宽

观察长城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 瞭望口、射口

长城 城台──互相呼应

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 雄伟、伟大奇迹

【设计特色】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长城》教学设计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过程的五个环节,条贯统序,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长城教案 篇7

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 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视频导入)

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播放视频。(这样的导入旨在使学生对长城有一个整体感知并唤起学生的已有感知。)

(二)、初读感知,学生畅谈。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2、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及视频的感染下畅谈长城的印象或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畅谈自己的感受,使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课堂气氛得以激活。

3、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如: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等等。)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结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三)、细读感悟,激发求知欲。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都想去长城游览,那我们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长城”。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抓中心句)。

2、初读、细读、品读中心句。

3、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及有关的词语,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这一特点。

4、欣赏录像。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一边打开录音机,播放优美而令人神往的乐曲,一边打开放像机,展示一幅幅美丽的长城风光画面,让学生再次思考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与此同时,让同学们展示课前自己制作的长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图片、邮票,进而得到美的享受和爱我长城感情的陶冶。

(四)、拓展延伸。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也使本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

1、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2、结合句子,体会比照的方法。

3、学习生字,完成练习。

(五)、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其它古迹、图片、资料

附:

板书设计:

远景:一条长龙 蜿蜒盘旋

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顶上像很宽的马路

长 城

近景:高大 坚固 外侧:垛子

射口

方形城台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想起……

五 教学反思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

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先请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长城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在读文后,体会到长城很长,我们讨论了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之间需要经过的省份,感受长城之长,然后我又给学生补充资料说,曾经有人徒步走长城,用了两年的多的时间,这样把“一万三千多里”转化成学生可感知的形象,学生走出文本,又走进文本,一个来回,对长城的长有了具体的感知。

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我让学生读懂课文,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正好书上有一幅小的长城近景图,于是我采取默读的方法,要求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对照小图,在图上把长城各个部位的名称和位置标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课文时,图文对照,边读边看,让学生理解文本有了一个依托,在这个依托上又加深了学生对长城的理解。读懂了课文,对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自己讲的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长城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画面理解儿歌内容,念唱儿歌,感受登上长城后的自豪情感。

2.愿意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声音响亮。

3.能用多种方式进行儿歌诵读。活动准备:长城的图片及长城的视频。

活动过程:

星期一活动安排

一、谈话导入

上个星期我们学了一首什么好听的儿歌?长城这么雄伟,你想不想登上长城去看一看呢?

二、学习儿歌

1.欣赏长城的图片,说说儿歌中,照片给谁看呢?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将登长城的内容表达出来。

2.教师朗诵儿歌,帮助幼儿创设儿歌情景,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边看图片,理解儿歌内容。用儿歌的语言将诗歌说出来。

(2)通过图片,幼儿跟着教师学习朗诵儿歌,感受登上长城后,心理的感受。可以分小组或分男女生反复朗诵儿歌、记忆儿歌,不断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还可以请幼儿主动在集体面前朗诵儿歌,提醒幼儿声音要自然、响亮。

星期二活动安排儿歌诵读比赛

分小组进行儿歌诵读比赛,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

星期三活动安排

分组进行轮流诵读活动,如男女生分组轮流诵读、红蓝两队分组轮流诵读等。

星期四活动安排分组进行儿歌表演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编排角色,进行表演。

星期五活动安排

幼儿自主、创造性地进行儿歌诵读表演。

附:儿歌《登长城》长城长,长城高,登上长城拍张照。给奶奶,瞧一瞧,我比长城站的高。

长城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1

1、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像巨龙,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像绸带,这是京杭运河,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1、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2、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中华民族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这首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城,第二部分写的是运河。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城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

1、赏词析句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请画出有关词语。◆(出示1-6句)

奇异: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板书)

(1)看图理解上述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巨龙: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长城的长。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穿行:与“横卧”一词比较。长城像长龙一样自西向东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写出了长城的矫健与壮丽,赋予长城以动感。

(2)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绵延万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壮观

(3)选用文中和补充的词语说一段话表现长城的特点。

(4)朗读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是啊,长城雄姿英发,宏伟壮丽,你看他——(引读4句话)

2、描述体会“奇异”的内在含义——“不朽的诗篇”:

(1)在“我”眼里,令人感到奇异的不仅仅是长城的雄姿,更是因为他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内容,思考: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惊叹、高歌)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惊叹。(教师引读前两句,学生跟读后四句)

(2)在这里说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的诗篇呢?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因此后来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同心同德的象征,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有成语“众志成城” 和国歌中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说得就是这种精神;有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就是这种文化。长城不朽的是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让我们用诵读来弘扬这种精神 。齐读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较体会设问表达作用: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出示:下面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一种表达方式呢?)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以设问的方式,激起读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达内心的情感)

敬佩并自豪地朗读最后两句诗。

五、总结学法,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习第一部分的经过,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体会长城“雄奇壮观”的外在特点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抓住中心词“奇异”,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体会、资料拓展等方式。)

五、布置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表现长城外形特点的句子

例: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啊!他绵延万里,曲折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和方式。(抓住“奇异”一词体会运河的外在特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1、在作者的眼里,运河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词语。

2、读读有关句子想想运河的样子。

3、观看图片 ,体会词语含义。

4、阅读补充材料,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三、小组学习1-2。

讨论交流1-2

1、指读有关描写运河样子的语句。要求通过朗读表现出你对内容的理解。

四、小组学习3

◆观看图片,思考: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讨论交流3:(1)扁扁的,狭长的。全长1747千米自北向南流经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2)柔:水波流动;

(3)有光泽: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如果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印象呢?(清秀柔和)

指导读诗句3-4。

五、小组学习4

◆出示阅读资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南北的运输流通。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至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

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他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能借用诗中的词句来表达吗?

讨论交流4: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祖先们这种创造力的高度概括。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载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指导朗读诗歌5-8

小结:是啊,这清秀柔美的运河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齐读小诗: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指导自豪地读诗的第二部分

六、总结升华

长城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部分。

2、看图上几个四字词语写一段关于运河的话。

3、搜集资料: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板书2 长城 和 运河

奇异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穿行 像绸带飘落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雄奇壮观) (清秀柔和)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长城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把握文中“梦”的含义,并从作者的“梦”中获得启示;

2、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梦”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徒步走完万里长城。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由歌曲《长城长》导入。

二、解题:

(一)何谓“长城万里行”?

从1984年5月13日到1986年4月5日,历时近两年,作者徒步对万里长城进行了考察,其中穿越了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大沙漠,行程逾万里。

(二)课文题目是《长城万里行》,这个题目告诉你什么?

文题的作用:

1、反映文章的主旨;

2、反映文章的写作对象;

3、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反映文章的线索。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

思考(1):文章哪些段落在写长城万里行?

明确:7至22段。

思考(2):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作者围绕徒步万里长城写了徒步万里长城的原因、行程、收获。

四、具体研习,把握“长城万里行”。

思考(1):读9到11段,回答作者为什么会徒步万里长城?

明确:长城专家立誓要走完长城的宏愿未能实现,就连外国人也梦想能走完长城,自己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有勇气去完成这一宏愿。

思考(2):读12段,感受“冲击波”“下决心”等词的效果。

明确:“冲击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条条消息对作者产生的影响之大之强烈。“下决心”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热爱,决心之大之坚定。

思考(3):读16段至20段,作者在徒步万里长城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请以“他经历了……,让我们感到……”为句式写一句话。

示例:他经历了满天铺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袭击,无情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后怕。

他经历了被困在悬崖上,险些跌进万丈深渊的危险,身处绝境的险情让我们心惊。

他经历了身负重荷,半个多月不见人烟,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让我们好担心。

他经历了独处山间,被野狼狂追的危难,这让我们胆寒。

他经历了夜不识路,多次从山坡滚下的危险,这让我们心痛。

思考(4):大自然给作者带来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甚至是生死考验,因而作者说“大自然是无情的”,但作者又说“大自然也是慷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因为万里长城之行,让作者领略到了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的文化灵魂,了解了大西北文明的盛衰和当地风土人情,使作者意识到了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说大自然是慷慨的。

思考(5):读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富有理想,不畏艰险,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热爱祖国。

思考(6):你从作者徒步万里长城的经历中获得哪些启示?

可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把握“梦”的含义,体会课文以“梦”为主线贯穿全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回顾已学内容,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把握“梦”的含义,分享“梦”。

思考(1)第一段作者说“小时候,我做了两个梦”,这个“梦”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明确:梦想、理想、志向等。

思考(2)作者刘雨田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明确:读万卷书,成为作家;行万里路,成为行者。

思考(3)那刘雨田是怎样去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明确:读了很多中外名著;小时候走遍了家乡;读中学时远征北京、武汉;工作后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再后来用两年时间步行走完了万里长城。

思考(4)结尾说:“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这是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他……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的句式说一句话。

示例:他只是一个探险家,还没有完成作家的梦想,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明确:他只是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川,但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去,所以他的梦还在继续。

大西北资源丰富,但还贫穷,他要为开发大西北作出贡献,所以他的梦还要继续。

三、体味内涵,研究“梦”。

思考(1):文章写的'是长城万里行,为什么全文始终贯穿着“我”的两个“梦”?

明确:有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个梦,才有“长城万里行”去实现这个梦,二者是理想与行动的关系,有了这两个梦,长城万里行才显得更有意义。有了两个梦的交代,后文“我将尽快写出我沿途的观感,帮助人们认识大西北。热爱大西北、开拓大西北”才不显得突兀,这正是在实现第一个梦呀!最后,作者以“我的梦也还在继续着”结束全文,由此可见,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思考(2):作者的两个“梦”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个“梦”是说,读万卷书是为了将来走人生之路,第二个“梦”是说走万里路也是在读一本活生生的书,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

四、敞开心扉,放飞“梦”。

同学们,你们风华正茂,正处在多梦的黄金时代,也许你的梦想是做一个探索大自然的科学家,或是做一个热情奔放的文学家,或是做一个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请你把你的梦想大声地告诉所有同学们,然后用“我的梦想是……我希望……”句式说出。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和整理有关长城的资料。

长城教案 篇11

一、复习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

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2、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说明: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2、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说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说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5、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提示:结合看书上的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提示: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4、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提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师总结: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三、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说明: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让学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长城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长城图片、音乐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播放音乐《长城长》

2、欣赏完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你们听出来没有歌唱的对象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对祖国、对故乡的爱,尤其是对长城的爱)

3、小结过渡: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座的可能有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长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长城好不好?(出示长城图片,揭题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用“~~~”画出具体描写长城的句子。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说。指名说说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出示大屏幕)

2、想。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长城 绵延伸展 跌宕起伏 巨龙;烽火台 勇士 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3、赏。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二)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塞外呼啸着的北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经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和故事呢?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学习,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出示大屏幕)

(1)“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在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2)“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意,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3)“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3、教师小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1、大屏幕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总结: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是长城,因为它气魄雄伟,并且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它被写进了国歌里,印在了人民币上,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对它倾诉胸中的热爱,你能说说有关长城的成语、名句、歌曲吗?

6、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当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参观万里长城时,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的地域宽广,我们的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人民更是勤劳、勇敢、智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六、课后拓展

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制作“我爱长城”小报

板书设计:

10※ 长城在我心中

绵延伸展

长城 宛如 巨龙 雄伟壮观

跌宕起伏

傲视长空 勇士

烽火台 宛如 坚强不屈

默对苍穹 巨人

教学反思

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时,进行字音、字形的强调,我进行重要的再强调。然后,我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苌一起读一读W芴逑吕矗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P>

在上本课时, 我反反复复看教材参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 理解全文,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并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突破文章的难点上,主要通过资料的搜集以及语句朗读来实现。特别是对长城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让学生在反馈中,逐步认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们坚强不屈、雄伟气势的象征。

反思这课,收获还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讲得含糊,学生还不很明白。以后我要多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每课都得以成功。

长城教案 篇13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案 篇14

教材依据: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近处)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并详细说明了长城的特点和用途。

7、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的同学介绍长城。

8、听了他的讲述,大家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长城是那样绵延千里: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五、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气势雄伟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近看:高大坚固长城上设有:垛口、了望、射口、城台

触景:长险多重难

联想

生情;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国歌,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长城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长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推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

整体阅读本单元:

1、这一单元我们重点学习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

2、交流:主题是《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

3、你所知道的我国的世界历史遗产有哪些?

4、走进《长城》课后的阅读资料袋。

5、这一单元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三个世界历史遗产,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这节课让我们先走进伟大的长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 说说你对长城的了解:上下两千多年 纵横十万余里

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被列为世界文物保护遗产之列

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

2、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长城,对长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温馨提醒:这课书的生字挺难的,同学们一定要想办法读准

2、 交流、反馈

出示词语:/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读准音、看课文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垛子、瞭望口、城堡、射口(看图指导他们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

屯兵、嘉峪关(简单的介绍一下)

气魄雄伟(放在阅读教学是理解)

3、指名分读课文,读完一段,简单的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使学生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学了些什么?)

三、书写生字,

1、同桌检查,互帮互助

2、重点指导:旋、隔、嘉

四、课堂练习:

作业本:1、2、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国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吧。

二、细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1、自由读全文,画出最能高度概括长城的一句话.

2、出示: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自由读,你觉得这一句话中哪几个词是非常重要的。

(2)交流:

过度: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这一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城的气魄雄伟,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些重要的地方可以简单的写一些批注

3、交流:(不按顺序)

(一)交流一:第一自然段:(从长城的长)

1、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指名读,

2、你是怎样体会到长城的长,相机理解并积累:蜿蜒盘旋崇山峻岭等词语。

3、朗读体会长城的长,/article/(相机出示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图)

(这句话你认为写得好吗?体会巨龙和长城不但形似,更主要的是蕴含着我国人民对长城的热爱和赞誉,在中国人的心中,长城就犹如巨龙一样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神奇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长城的深深的赞颂。)

4、用读来体现长城的气魄雄伟,最好当堂进行背诵。

(二)交流二: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2、指名读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 大班蝉教案15篇

    经过多次修订小编为您整理了这篇精选的“大班蝉教案”。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工具。请先把此页面收藏以便您未来再次访问!...

    2024.03.16 大班教案
  • 长短数学教案

    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事先准备好自己的课前教案和课件。相信对于编写教案和制作教案课件,老师们并不陌生。教案是老师在面对不同情境时的备教方案,编写好教案课件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对于“长短数学教案”这个话题,合同范本网的编辑认为需要我们在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我们会为您提供最新的消息,请您持续关注!...

    2024.01.07 长短数学教案
  • 小纸杯教案15篇

    活动目标:1、探究一次性纸杯的多种玩法。2、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5、能遵守规则玩游戏。活动准备:一次性纸杯每人6个、奖励贴、小盘、小球。活动过程:一、出示一次性纸杯,引导幼儿...

    2024.01.14 纸杯教案
  •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15篇

    以下内容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幼儿安全教育教案”,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拓展视野。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是教师面对学生所要进行的有效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 周长与面积教案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编写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需求。发现了一篇关于“周长与面积教案”的网络文章非常值得一读,阅读本文或许会对您有所帮助!...

  • 我的大学日记(集锦十三篇)

    小编精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我的大学日记”供大家参考,现在有关于范文的写作思路了吗?常常范文将我们的写作“乌云”一吹而光。借鉴范文构思可以让自己的文章具有更好的结构,善用时间不断进步才能更加出色!...

    2024.03.21 我的大学日记
  • 学校出纳年度工作总结汇集15篇

    经过全面的调查编辑为您组成了“学校出纳年度工作总结”。写文档时不时地让人烦躁,写文档时需要借鉴范文作为示范,熟练掌握写作范式能让表达更加高效。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 幼儿园教案(范文9篇)

    这是一篇新发布的题为“幼儿园教案”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获得一些新的收获!...

    2024.03.21 幼儿园教案
  • 长城教学课件集合

    我们非常愿意为您提供这份华丽的“长城教学课件”,仅供您在学习和工作中参考。作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就是教案课件,因此每位教师最好能认真编写精美的教案课件。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2023.06.24
  • 游长城的唯美句子必备

    长城是中国的长龙,是中国发展的有效见证。所以我们要去参观长城。这也印证了长城不是真人真事的意思。~~也许你也在收集类似的句子?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游长城的唯美句子必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4.02.12
  • 迟到检讨书怎么写实用

     是否存在有内容优秀、格式合理的检讨书名称模板?一份情感真挚的检讨书,往往最能表示我们悔过的决心,经过合同范本网的积极收集和整理这篇“迟到检讨书怎么写”呈现在大家眼前,品味这篇美妙的文字让您别具一格!...

    2024.03.21 迟到检讨书
  • 运营合同范本精选

    在人们从事复杂的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合同在生活中的使用已经十分常见了。签订合同可以规范双方当事人的承诺和合作。一份好的合同范本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营合同范本精选”,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甲、乙两边经友爱洽谈,就乙方担任甲方旗下商城网站在互联网上的推行、推行、运营以及别的电子商...

    2024.03.21 运营合同范本
  • 事业单位行政岗工作总结必备

    xx年,市政府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作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一、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中心工作,我市今年确定了x项地方性法规和x项政府规章项...

  • 2024步步惊心观后感7篇

    从影视作品中汲取知识,是当代青年成长的一条捷径,此时心中种种,感慨万千,最是适宜写一篇观后感。观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评价更要表达自己与作品的互动关系,通过写一份观后感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根据您的需求我为您准备了以下信息:“步步惊心观后感”,本文章内容仅供您参考学习!...

  • 医院自查报告(精品5篇)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单向性、事后性和沟通性五个属性,每当我们的任务结束后。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报告的范文吗?您可以从以下资料中查找到涉及您所需的“医院自查报告”信息,以下是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资料供您学习和参考!...

    2024.03.21 医院自查报告
  • 劳卫部工作计划十篇

    哪些好的工作计划值得借鉴呢?为了可以如期完成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现在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工作计划了。工作计划是我常用的一种对未来目标的明细方式,这篇网络上的“劳卫部工作计划”文章非常精彩大家一定要看看,读过这篇文章后您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