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作文/ 娱乐至死读后感/ 导航/

娱乐至死读后感汇集

娱乐至死读后感汇集。

能够沉浸于一本书,是非常令人放松的一件事,读作者写的作品,仿佛在与伟人对话。 读后感是对我们所读文章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结合。合同范本网编辑为您筛选出了一些有关“娱乐至死读后感”的知识点供您学习参考,这会对你有所启示!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

国际文化**概论

学校:江苏师范大学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班级:11历21

学号:***

姓名:朱晓峰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关于阅读《 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印象是这篇文章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东西。可这篇文章却只是在使用最简单的言语,在利用巧妙地构思,恰到好处的例子说明问题,其中并没有任何做作、假装高雅甚至故作专业的文字。但看似自然而然就能读懂的东西,在我这里,确是难以捉摸 ,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我不太习惯用他的思维逻辑,也不太熟悉西方学者著书立作的手法。

然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阅读这样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收获和感悟。

在这里,我想着重**的是娱乐至死过程中媒介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重中之重不在这本书写作背景时的主要媒介(即电视作为新媒介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在当下(即网络作为新媒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媒介对大众的作用。

说到媒介,我首先想到的是麦克卢汉。很多人不承认麦克卢汉是学者,说他既不是传播科学家,也不是社会科学家,而是先知,正如台湾大众传播学者所说:

严格地说,麦克卢汉是一个预言家,而不是一个社会科学家。他没有严谨的理论,只有思想的火花。他喜欢玩游戏中的单词,这使他的意思难以捉摸。

他也鄙视研究证据,这是印刷**的偏见。所以想认真的用实证方式检查他的论据,常是徒劳无功的。

但虽然如此,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三论”(包括媒介延伸论,涉及媒介的功能;媒介冷热论,涉及媒介的分类;媒介讯息论,涉及媒介的本质)依旧在媒介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媒介研究领域开辟了独特的天地。

我了解麦克卢汉还是在大学课堂上,知道了他最经典的理论可以概述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在这里,麦克卢汉用“媒介即讯息”强调了一个重点:“标准化的电子传播媒介对活生生的、变化着的创造力的统治,说穿了就是媒介形式远比媒介内容重要的理论。

”所以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和习惯的因素中,必然的考虑到大众媒介对于“改变”所起到的作用。与之相对应,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也是重点强调了电视媒介对于娱乐大众的决定性作用。在讲述**对公众的影响和变化时,尼尔·波兹曼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即所谓的娱乐至死。在书中,他也强调了他对于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年》和奥尔德斯赫胥黎在 《美丽新世界》中关于未来的一些预言,他认为前者预言的“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不可能成为现实,更可能成为现实的是后者的“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在书的最后,他再次引用了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的观点:“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这是一种相对悲观的态度,而我自己对于娱乐至死,并不只是如此执着的认为它是一种社会通病,更包含了新旧媒介的职能变化和促使变化的的原因的一些探索。

在尼尔波兹曼看来,一种重要的新媒介将改变话语结构。促使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媒介鼓励某些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偏重一些有关智慧和智力的定义,创造一种新的讲述事实的形式,使某个词语具有某种新的内容或创造新的词语。在电视与平面**的博弈下,电视所创造的认识论不仅次于基于版式的认识论,而且具有危险性和荒谬性。

在对电视**的理解上,他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但并不能将罪魁祸首归咎于新**(即电视的出现),在美国,实证主义者早已在上世纪做过详尽的关于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的调查,有资料显示: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涉及暴力影视片、武打片,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得到加强。

儿童的攻击通常表现为殴打、推搡、踢和抢劫他人的东西(或玩具)。攻击方式可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也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攻击性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儿童由于模仿性强,对错辨析能力差,容易模仿周围人的攻击行为或影视作品中的人务。因此,电视**对公众的影响是长期的,更可能伴随着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可见,在这一方面尼尔波兹曼的论点未有言过其实。

如今,网络已经从欧美发达国家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进一步模糊了儿童与**的界限,使信息传播更加畅通无阻。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缺乏信息,而是更加耀眼的信息超载和冗余。我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统计和调查。在我们熟悉的腾讯和新浪,各种社会暴力事件的报道远远超过甚至是社会公正报道的100倍。

也有数据显示,在各年龄段的儿童,有超过大半数的拥有便捷的网络浏览机会和渠道,而网络时代的媒介更多的是机械化的,无序化的,而不是人为控制的,也就是说将会有更多这样传递暴力的信息源源不断的输入他们的大脑,进入他们的思想。久而久之,对暴力视而不见、模仿暴力、缺乏社会保障是其中之一。传播学中有一个非常详细的传播效果研究,即以美国为中心的实证学派。

他们的研究理论告诉我们,在上个世纪,当**越来越成熟,人们越来越容易获得信息时,**本身就会变得越来越可怕。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汶川**的出现以及报纸、互联网和其他**的一些余震。这种超大规模的信息集中严重遮蔽和误导了公众对**的基本认识。中国共产党以前的报道大多是无序、单一的报道,公众不会受到很大影响。然而,在当前形势下,人们的感受就是这样一个事实:

**的发生是普遍的,而且离自己很近,频率异常高。基于这样的事实,大众会急切的想知道下一次**在哪,震级是多少,自己这里会不会**,更有甚者,将这种对**信息的依赖寄托于自己身边最熟悉的工具,手机、电脑或者其他可以用于上网的一切。显然,他们会不时查看网页,看看是否有类似的报告,他们也会互相交换和讨论类似的报告。

这种被潜移默化的把他们带入特定媒介信息的网络,同时将此类信息假借在自身,积极但极其盲目地参与,最后导致的不是对信息内容的依赖和上瘾,而是对传播信息的媒介的高度粘性,即对网络的超自然的依附。正如尼尔博泽曼所说,在信息**的传播中,过多的信息和**依赖会逐渐失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从而成为对**和信息的依赖。不仅如此,我们会成为媒介杀手的推波助澜者,在无形的信息和媒介引力作用下,很可能作为二级传播者将媒介和信息传播出去,就小范围而言,会渐渐形成这样一种群体:

他们聊着同样的话题,聊着他们从媒介那里获得的信息,却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来不讨论这样的信息对于他们的作用是好是坏,也不述说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想法,只是这样惯性的在媒介的作用下生活,并很“快乐、自由、有趣”的继续下去。

暂且不论媒介本身承载的社会作用,网络作为新媒介,已一己之力整合了之前所有旧媒介。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发展。新**将取代旧**,在产生新效果的同时强化旧**的作用。

在这种情形下,旧媒介如电视所产生的娱乐效果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这种娱乐的效果只增不减,并会产生新的效果,这种效果源于网络信息的多渠道和多途径。网络在娱乐方面的能量,较之于电视这种旧媒介,在效果和规模上是远远超出的。在媒介日益丰富的今天,网络依然成为所有媒介的领袖,网络传播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另一种变化来自于互动及时性和大众的高度参与性,促使大众愿意融入网络这个媒介之中,发挥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专业**人的娱乐,大众的自娱自乐更令人感到忧虑。不妨翻阅近年来的各种网民自娱自乐新闻和事件,譬如各类网络流行语,各种具有标向的吐槽,都是在网民的高度参与中成为娱乐的中心和笑料,作为日常生活休闲聊天的调料,使得通过网络这个媒介传播出来的信息无处不在,全民积极融入、集合和靠拢,必然结果就是自我意识的逐步丧失,参与娱乐的欲望日渐强烈,对网络媒介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诸如手机综合症之类的问题,源于它的互动及时性和自我参与度,源于网络新媒介的强大娱乐效应和传播效应。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网络作为新媒介,它所承载的信息和内容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即使它的职能要求它这样。

同时,网络的普及,移动媒介的广泛使用,媒介不再只是信息的载体,更是大众娱乐的充电器,发挥着给大众补充全部娱乐能量的作用。我们能在虚拟世界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情感的释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不再重要,即使你知道这很重要,你还是愿意花一天的时间在网络上,而不会去花一个小时的时间陪身边的人或者朋友。于是,网络为我们的娱乐提供了一切,我们不用思考怎么去活得快乐,不用想这些快乐的**。

这种无知无畏的娱乐如同你在花园里修剪某种花草,与人谈起,你会说它美丽,会让人快乐。它确实很美丽,可你却说不出它如何的美丽,它美在**,甚至连它们的名字你都不知道。这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娱乐,没有滋润它的土壤,腐蚀了大众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的创造力,更像毒品一样蔓延,也像毒品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网络的强大,让我相信有这样的可能:每一天,我们都在网络的世界里,互相游戏着,并乐此不疲。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们坐在一起却各自玩着手机,这一调侃的话与《娱乐至死》中作者反应的问题不谋而合。

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是20世界80年代美国社会转型时社会文化的整体娱乐化现象,一些原始的“节俭”“规范”“稳定”的社会规范被刺激感官为核心的娱乐文化所取代。文化不再是上层阶级地位的象征,而是少数人可以享受的商品而成为商品,廉价、方便、通俗充满了简单的感官刺激。作者在文中提出电视“泛娱乐化”的原因:

媒介,即隐喻。他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传播内容的形式进行调控,甚至决定话语的内容。所以,当**的形式发生变化时,我们的世界观乃至整个思维方式都会发生变化。

书的封面是一个只有躯干没有头颅的四口之家,画面很骇人但也引人深思,尤其当你读过这本书,当你看到如今街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网上大咖一呼百应的声势,稍一煽动就可以随意人肉的社会**,我们只觉得这插画恰当不过。过度娱乐化的生活掏空了人们的头脑,吞噬了人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越来越忽视灵魂的需要。我们仅仅依靠眼睛、声音和身体的感官快感来测量我们的所见所闻、评估信息和做出判断。

**它应该是一种拓宽我们对世界认识的方式,而不是扭曲和疏远人们自己,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把我们的灵魂变成机器**的冰冷附属物。

我希望**延伸我们的器官,用他们独有的特性将我们人自己的思考变得更有力量,而不是造出批量的文化复制品;我希望**锻炼我们的器官,用声、色、触给我们更加敏锐的直觉器官而不是磨钝我们的感觉,变得麻木,变得不断偶求更强的感官刺激。

这是一个娱乐的世界,但这个世界需要一个能思考的灵魂。朋友们,放下手机,不要让**的时代娱乐你的灵魂。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3】

娱乐节目只是过度娱乐化的一种,电视剧同样也是影响大众观点的重要“阵地”。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翻看一下从第一部《红楼梦》开始到今天,一共有多少个版本了,更不用说《射雕英雄传》了。媒体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向公众传播正能量,而不是为了赢得收视率而过度娱乐。

在今天的荧屏上,只要能娱乐,肯定会有很多人娱乐,即是不能娱乐,也有很多人试图娱乐,于是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过度娱乐的时代。每一个观众都像电视和报纸引导的老牛。他不会思考。他的脑袋只能跟着电视台和报纸走。电视机上刚刚报道完一场地震灾害,随着电视主持人“接下来”的信号发射,电视机面前的观众就又开始欣赏另一番值得欢笑的新闻。

这是多么的悲哀啊。

大家应该都还记得那位“表哥”吧,在“表哥”事件当中体现的不仅仅是他的作风问题,我觉得他就是“过度娱乐化”的产物,他就是媒体植物人的病危病人。面对这样的车祸,他能微笑着安慰别人,他的脸无疑像一些没有任何责任感的媒体。书中提到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一句著名的话语:

“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把握媒体,就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例如,我们的文化正在从文字发展到图像,电视取代了报纸的地位。

我们暂且把例子放下。再次把目光转向《娱乐至死》这本书本身。波兹曼要说:

“如果你还不能意识到技术必然会带来社会变迁,还在坚持技术是中性的,仍然认为技术始终是文化的朋友,那么你实在太愚蠢了。”不能说技术到底是文化的朋友还是敌人,但是利用技术的人,从今以后是不是应该理性。因为很多智慧的受众已经认识到“我们被娱乐了”的事实。

说到技术,我想到了芒福德在《技艺与文明》的一段话:“钟表使人变成遵守时间的人、节约时间的人和被拘役于时间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忽略日出日落和季节变化,因为在一个分秒的世界里,自然的权威已经被取代。

我们能说钟表的滴答声代表着上帝在人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削弱吗?”应用到我们现实,报纸、电视、网络就像是钟表,而我们就是被拘役于时间的那些悲剧。有人针对欧美国家的媒体提出了这样的“时代概念”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是“理性时代”“娱乐时代”“混沌时代”,我想我们正处于后两个时代之间或者甚至已经进入了拥有大量“媒体植物人”的“混沌时代”。

波兹曼在前几章还提出了“媒介即隐喻”——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它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概念,就是理解一件事必须引入另一件事,即媒体,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工媒体。“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文化的内容”。

在我现在的大脑中,电视报纸时代还在继续,但我认为终有一天网络会成为很多人的烦恼,即使它是现在很多人认为最为方便快捷的工具,但我十分同意一句话---“人类终将毁于之间热爱的东西”。

波兹曼1985年的《娱乐至死》写到电视为止,但是结合今天的环境,不得不有更多的思考。最后我仍然想引用波兹曼的那段极为经典的名言:“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愿意成为娱乐的附庸,没有怨言,甚至没有沉默。因此,我们成了一种娱乐死亡。”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那么请你一定要看管好你会思考的大脑,不要让任何东西牵着你的脑袋走。我们要做一个会思考的智者,而不是一个当今时代的“媒体植物人br>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4】

我一向不喜读一些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赘述各种各样大道理的理论性文章,吸引我的从来都是情节曲折离奇的各***。像《娱乐至死》这样纯理论性的书籍,是绝不会有想看的欲望,而现在我却在写关于它的读书笔记,实在有些打脸。本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美学原理》,授课教师布置关于阅读此书的作业,迫于周老师的“淫威”,我才第一次拜读了传播学教父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娱乐至死》。

初读此书,实在难以咀嚼,以致于反反复复几天没翻过几页,倒应验了那句话,“翻开书本就犯困”。万事开头难。只有读到一半,才能真正被作者的思想和见解所淹没。“娱乐至死”这词很多人都不陌生,近几年被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高频率的使用,大量讨论娱乐这个话题。

本书的英文名叫“am using our selves to cleath”,译者将其译为“娱乐至死”可以说翻译的漂亮极了。可是无独有偶,人们在采用波兹曼的说法时,不知是真心还是无意,完全篡改了他的本意,“娱乐至死”变成了“娱乐致死”,似乎娱乐本身是可以让人丧命的东西,能置人于死地的。实际上,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种误读,娱乐本身是没有错的,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娱乐,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波兹曼在书中曾不止一次的强调“为了避免我的分析被理解成是对电视上的“垃圾”的司空见惯的抱怨,我必须解释一下,我的焦点是放在认识论上,而不是放在美学或文学批评上。

说实话,我对这些垃圾的喜爱绝不亚于其他任何人,我也非常清楚的知道,印刷机产生的垃圾可以让大峡谷满的溢出来。而在生产垃圾这一点上,电视的资历还远比不上印刷机”,“因此,我对电视上的垃圾决无异议。电视上最好的东西正是这些“垃圾”,它们不会严重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他不在乎娱乐节目的泛滥和娱乐化倾向,也不排斥电视的娱乐性。他说过,仅仅只是一个电视还不值得写一本书来议论它,他写此书的目的是写给自己的知识分子同行的,是写给那些政客**的,他呼吁他们回到书籍中去,认真地写作和思考;呼吁他们关注民生,从实践中了解民生,而不要贪恋在电台,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一夜之间曝得大名,他认为印刷机更适宜于理性思考,电台电视只能沦为大众娱乐,任何有志于知识工作的人都应该清醒,回到书面写作,那才是他们待的地方。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5】

作者/俞圣杰浙江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是因为他们用笑代替思考,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为什么不再思考。——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是一本写给电视时代的图书,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在络时代也毫不过时。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络,那些花边新闻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即使是严肃类新闻,很多或是配以噱头的标题和血腥的**,或干脆以戏说的形式出现。

久而久之,我们***用眼睛消化所得,感官感受更甚于头脑的追求,慢慢地失去思考,而电视这些**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所具有的品质。我们的文化最终会被过度的笑声所耗尽,我们不想看到。为了表达难寻的文化伤害和对人类自我意识的彻底剥夺,作者在书中进行了一步步的阐释、举例和引述。

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在他看来,深入了解一种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这种文化中对话所使用的工具。掌握了传播的把柄,就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在这本书中,波兹曼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媒介就是隐喻,它用一种隐藏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它支配着我们看待和理解事物的方式,但这种干预往往被忽视。因此,媒介就好比精神鸦片,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丧失,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其已经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了。

波兹曼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我们并不一定是为了看时间而去看表”, 因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于表示时间的方式”。当媒剔的作用不仅实用,而且只满足当代人浮躁的社会心理和挑剔的口味时,娱乐业便应运而生。在印刷时代,印刷品的出版与读者意见的反映存在时间差异。

因此,当我们发现只有报刊杂志才能实现承载大量信息的功能时,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读者对印刷品的回味乃至排版要求的适应。这就需要思考和选择学习知识,所以在纯印刷时代,娱乐对**的影响很小。我们都知道,评价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指标就是收视率,只需动动鼠标,你就可以知道你的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节目在群众中的被认可程度。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一档节目走红后,会有无数的跟风者一拥而上,如“非诚勿扰” “中国达人秀”。而赚取足够的收视率又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广告收入的增长,电视台的主要收入就是形形色色的广告,常常听说什么“格莱美” “中国好声音”拍出天价广告费,由此就可以理解电视台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追求收视率,因为收视率虽不直接赚钱,但是它会带源不断的广告收入。为了满足社会浮躁心理带来的快餐文化需求,电视节目在戏谑、炒作等方面不断发展。

比如看《非诚勿扰》,看《快乐大本营》,我们张大嘴巴肆无忌惮地笑,节目结束,我们往往是捧着有些酸痛的面颊,然后头脑空空地再次投入生活斗争的苦海之中。顺便提一下,有西方学者对中国节目出现低俗倾向非常好奇,因为在一个有着浩瀚发展史与文明礼仪史的东方古国,民众竟然对那些袒胸**、逗笑戏谑的低俗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想这就是传媒这一精神鸦片的作用,它几乎是在无形与无声中慢慢侵蚀着中国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娱乐至死”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市民阶层对娱乐文化疯狂追求,还可以理解,当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也倾向于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只能用“疯狂”二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了。当年竞选失败,气急败坏的尼克松拒绝检讨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妆师大发脾气,一口咬定,原因全在于化妆师蓄意破坏;刘晓庆的整容不仅仅只是为了留住青春……如你所知,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已经和八卦没有太大区别了。至少,它让我们在听说当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竞选热浪中亦不忘为自己特聘“笑话”参谋这样的新闻时,不再惊诧。

“政治”正演变为一种娱乐——尽管刘晓庆的脸、周杰伦的女友等其实无关政治。“政治作秀”成为当今一大趋势不免让人诧异,因为“政治”与“作秀”这两个事物实在是几百杆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一切都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玩文字游戏,更是我们的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在消费时代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如果以上所陈述的还让你觉得将信将疑,那么我再举一个你肯定熟悉的例子——我们一直爱戴的学术与明星联姻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固然,用电视做科普很好,但是学术一旦需要与电视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则会慢慢偏离初始设定的科普目标。以《百家讲坛》来讲,它的确让我们记住了于丹,记住了钱文忠,他们或许风格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戏说:戏说三国、戏说明史、戏说红楼以至戏说《**规》。

由此引起的争议,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很多了。当学术成了“戏术”,当社会精英阶层中的知识分子们,也开始向娱乐献媚,我想只能引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来抒发我的心痛:觚不觚,觚哉!

觚哉!柏拉图有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论。他说人类被困在洞穴里,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墙上的阴影,所以他坚持认为这些阴影就是一切。

现代人也在一个大洞穴里,但这些洞穴是由强大的**和信息网络建造的。只有当我们拥有一个现代的电子产品,我们才能确保我们仍然活着,娱乐仍然存在。固然这一切只是虚幻的美好。可这只是一个童话吗?

(指导教师何文魁)

20xx-2019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出发点,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深化教学方法与学习研究。

要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按照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由教学法和自主化学。主要工作

1、 在教研组建设方面:1。深入学习理论,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的理念学习和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1)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量,本着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努力做好作业批改工作。(4)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5)质量关。三。加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培养组内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做好新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是要注重一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5个。进一步开发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坚持团结、沟通、研究、探索、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9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19高中英语教研组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台和机会。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和学***。3.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三.具体安排:二月份:

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三月份:1、组织理论学习。

2、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3、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四月份:

1、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2、高三英语复***会。五月份:

1、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2、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六月份:

1、组织好高考的复***工作。2、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

二、工作目标1、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6、 加强学***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1、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

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名师的关盘、**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教师要认真学***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动性,不能掌握学***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

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小括号,继续学***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的多位数。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6】

花了一周时间,断断续续看完尼尔·波兹曼的这本《娱乐至死》,其实还是囫囵吞枣,很多地方都没有细细去体味,感触很多但也细碎。

看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比起先前看的有些专著,这本书实在是好看太多了,不仅仅是因为它不生涩的句子,更是由于作者在文中的小诙谐、小幽默以及一个接一个生动的例子。所以从写作这个层面来说我很佩服作者,做的很成功。在我看来能把东西写得大家都能看懂是一种才能,尤其是在一些学术理论层面难以理解的东西。

事实上,在读者本书之前,有些人已经讨论过这本书,读过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和其他读者写的一些阅读笔记。许多读者对尼尔·波兹曼在书中对电视**的批评感到惊讶。他们在示例证书中的**一次又一次地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波兹曼预言的那个为了娱乐而娱乐,除了娱乐之外一无所有的时代正在到来。

有读者感叹此前或懵然不觉,或者心下暗觉有异,一经《娱乐至死》提点,顿时醍醐灌顶,明心见性。说实话在刚开始的时候笔者也是如此感觉,认为波兹曼简直就是看着中国**说的:电视里影音并茂,对应的是直观和感性的认知,印刷文化好容易培养出大众注重概念与逻辑的思维方式,到这里全给消解了;看电视不动脑子,不但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和垃圾食品,还损害了成年人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对儿童的人格养成也有害处;电视里信息泛滥,支离破碎,令观众无所适从;电视节目追逐乐趣,哗众取宠,损害了对严肃的社会问题的讨论等等等等,这些全都和中国社会存在的状况相吻合。

甚至还在脑海中浮出超女、电视里的八卦新闻之类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但是,在静下来深思,再和同学交流心得后发现也并非完全这样。

首先,各国的国情不同,美国体制和发展程度和中国怎会一样,那么针对美国社会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中国就一定是对的、适用的么?美国是一个思想极度自由的国家,电视在美国的作用真的就如波兹曼在书中所表述的——娱乐作用,而且波兹曼的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网络还没有风行的时代,电视无疑是娱乐的首选目标,新闻成为娱乐的一部分也不足为奇。而在中国,媒介体制又是另外一种景观,在国家广电总局的管理和规范下,电视的娱乐性明显不会达到美国的程度,正如超女的播出时间强制后调问题就可以体现这一点。

其次,关于“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和“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这一块也有疑问,波兹曼指出印刷文化好容易培养出大众注重概念与逻辑的思维方式,由于电视全给消解了,这在美国也许适用,然而在中国,纵观中国新闻史,你会发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业是在西方强盗被迫下开始的,而随后的国人自办报纸、政党报纸,基本上都是些社会精英分子、知识分子的活动。在以前,中国能够看懂报纸的和能够看到报纸的都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因此,不可能有美国式的思维方式,让公众关注概念和逻辑。

至于消解自然也不存在。

第三,现在中国有9亿农民,这9亿人一般分散在两个地方。一种是:常年驻守农村的孩子和老人以及部分青壮年;另一种是:

奔波在各个城市的农民工。前者不太可能阅读书籍和报纸。除了受教育的孩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基本上没有报纸。至于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话,生存压力和奔波的疲劳会使人更喜欢简单直白的电视。

因此,电视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接受外界新事物、新信息的第一**,目前很难被其他**所取代。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7】

因书名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而差点错过了一本好书。娱乐本身是一种文化,没有对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特别是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能够不断地去追求更大的快乐。然而媒体应当成为拓宽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而不是扭曲和异化人本身,剥夺我们思考的能力,将我们的灵魂变成机器媒介冰冷的附属品。

书中前言部分提到: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这是一种预言,更是一种警示。

人的认识要借助于媒介,文化的传播也需要依托媒介。媒介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在印刷术时代,推崇客观、理性思维,鼓励严肃、有序和具有逻辑性的公众话语,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大多数人专注力强、注重理性思考,能够控制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电报时代的来临,使人们逐渐失去了行动的能力,被淹没在海量信息里不容你思考。摄影的兴起,使照片像电报一样,把世界再现为一系列支离破碎的事件,只需要被动接受就可以。然而摄影术和电报并不是一锤定音击倒了印刷术文化的大厦,电视为电报和摄影提供了最有力的表现形式,把图像和瞬息时刻的结合发挥到了危险的完美境界,而且电视的广泛普及迅速进入千家万户,电视成为了挚友和亲密的伙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充当这指挥中心。

以印刷品为基础的文化和以电视为基础的文化,其特征有明显区别。电视的思维方式和印刷术的思维方式是格格不入的;电视对话助长语无伦次和无聊琐碎;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更为可怕的问题是,不在于电视所展示的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内容都以娱乐性的方式展现出来,娱乐是电视话语一种超意识的形态。

在当今这个娱乐的世界,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但这个世界我们也需要会思考的灵魂,学会思考,我们的灵魂也不会衣衫褴褛。适时地放下手机、离开屏幕,别让媒体控制了大脑、娱乐了灵魂!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8】

波德里亚与波兹曼末日言论的异同

随着人们符号活动的发展,物质现实的比例似乎在缩小。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事物,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他们把自己完全包裹在语言形式、艺术形象、神话符号或宗教仪式中,因此没有人工**的帮助,他们看不到或理解不了任何东西。

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就像过去印刷控制着政治、宗教、商业、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会事务的运作方式一样,现在电视式一切。在法庭、教室、手术室、会议室和教堂,甚至在飞机上,美国人不再互相交谈,他们互相娱乐。

他们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图像。

这学期不仅学习了传播学,还有美学,老师介绍了二十世纪伟大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让波德里亚他宣扬着内爆理论,对媒介发展下的人类社会表现出种种担忧,认为电子媒介作用下真亦假时假亦真,人类对媒介的依赖最终导致媒介拟像的超现实。那么人类会被媒介反噬么?同时期伟大的传播科学家尼尔波兹曼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然而二者却还存在着不同,作为社会学家家,让波德里亚认为新媒介的超真实拟像导致人类末日,而作为传播学家,波兹曼认为通过新媒介传播下文化变异导致人类的世界末日,波兹曼始终表现出了作为传播学者对社会文化的重视。

人类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什么?历史学家说在于工具,传播学家说在于传播,媒介作为传播的工具其对人类社会重要影响就不言而喻,波兹曼所处的时代“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总之,媒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电视传播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作为工具,电视机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信息量增大,在传播方面,娱乐文化在电视的传播下如木炭脱水般迅速膨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人们接触的讯息日益增多,电视为了提高自身利益挖空心思提高收视率,这个时候电视文化更加成熟,更加娱乐化,今天我们所见的娱乐节目也逐渐形成。

娱乐化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波德里亚侧重分析了媒介蒙蔽人的双眼,使人辨真力下降,波兹曼更侧重**给人带来的思维方式变化,“电视展示给观众的主题虽多,却不需要我们动一点脑筋”“他们的新闻是让人看的,这是电视自身所指引的方向,他们必须遵循。这里没有阴谋,没有智力欠缺,只有坦白的观点”,人们**电视根本而言都是出于“娱乐”

的目的,而电视节目无论什么节目根本而言都是为了“娱乐”大众,这样的模式甚至新闻里的悲惨事故也成了娱乐的噱头,娱乐导致人的思想麻木单一。除此之外,娱乐化节目更加直白,“没有人愿意从自己有限的几分钟里抽出时间来谈论别人的观点”人们都不愿多花时间思考,而把注意力放在直白的图像上,流行的节目上,人的思维上的不思进取越来越来严重。

电视时代娱乐浪潮还未落下,转眼随着互联网络的发明电子媒介更加的发达,在社会学上,人们认为波德里亚的思想忽视人的主观能力,希望人类同样让波兹曼失望,从娱乐时代中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从娱乐中醒来,而不是在娱乐中死去。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9】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这是一本写给电视时代的图书,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在网络时代也毫不过时。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网络,那些花边新闻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即使是严肃类新闻,很多或是配以噱头的标题和血腥的图片,或干脆以戏说的形式出现。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消化所得,感官感受更甚于头脑的追求,慢慢地失去思考,而电视这些媒体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所具有的品质。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作者为了把这种不易被发现的文化伤害及其对人自我意识的彻底剥夺表达出来,在书中一步步地解释、举例、引用。

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把握了传播的把柄,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在书里,波兹曼还有一种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而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主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这种介入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因此,媒介就好比精神鸦片,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丧失,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其已经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了。

波兹曼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我们并不一定是为了看时间而去看表”,因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于表示时间的方式”。当传媒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用,而只是满足当代人浮躁的社会心理与挑剔的口味,那么娱乐业就应运而生了。在印刷时代,印刷品的出版与读者意见的反映是有时间差的。因此,当我们发现只有报纸与杂志才能达到承载海量信息的功能时,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读者去适应印刷品的回味乃至排版要求。这就需要思考,选择汲取知识,所以在纯印刷年代,娱乐对于传媒的影响很小。

我们都知道,评价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指标就是收视率,只需动动鼠标,你就可以知道你的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节目在群众中的被认可程度。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一档节目走红后,会有无数的跟风者一拥而上,如“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

而赚取足够的收视率又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广告收入的增长,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形形色色的广告,常常听说什么“格莱美”“中国好声音”拍出天价广告费,由此就可以理解电视台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追求收视率,因为收视率虽不直接赚钱,但是它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广告收入。为了满足社会浮躁心理带来的对快餐文化的渴求,电视节目愈来愈往戏说、炒作等方面发展。比如看《非诚勿扰》,看《快乐大本营》,我们张大嘴巴肆无忌惮地笑,节目结束,我们往往是捧着有些酸痛的面颊,然后头脑空空地再次投入生活斗争的苦海之中。顺便提一下,有西方学者对中国节目出现低俗倾向非常好奇,因为在一个有着浩瀚发展史与文明礼仪史的东方古国,民众竟然对那些袒胸露乳、逗笑戏谑的低俗节目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想这就是传媒这一精神鸦片的作用,它几乎是在无形与无声中慢慢侵蚀着中国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娱乐至死”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市民阶层对娱乐文化疯狂追求,还可以理解,当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也倾向于用娱乐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只能用“疯狂”二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了。

当年竞选失败,气急败坏的尼克松拒绝检讨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妆师大发脾气,一口咬定,原因全在于化妆师蓄意破坏;刘晓庆的整容不仅仅只是为了留住青春……

如你所知,这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已经和八卦没有太大区别了。至少,它让我们在听说当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竞选热浪中亦不忘为自己特聘“笑话”参谋这样的新闻时,不再惊诧。“政治”正演变为一种娱乐——尽管刘晓庆的脸、周杰伦的女友等其实无关政治。

“政治作秀”成为当今一大趋势不免让人诧异,因为“政治”与“作秀”这两个事物实在是几百杆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一切都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玩文字搭配的游戏,是我们的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在消费年代里都心甘情愿地成了娱乐的附庸。

如果以上所陈述的还让你觉得将信将疑,那么我再举一个你肯定熟悉的例子——我们一直爱戴的学术与明星联姻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固然,用电视做科普很好,但是学术一旦需要与电视的表现形式相适应,则会慢慢偏离初始设定的科普目标。以《百家讲坛》来讲,它的确让我们记住了于丹,记住了钱文忠,他们或许风格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戏说:戏说三国、戏说明史、戏说红楼以至戏说《弟子规》。由此引起的争议,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很多了。当学术成了“戏术”,当社会精英阶层中的知识分子们,也开始向娱乐献媚,我想只能引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话来抒发我的心痛:觚不觚,觚哉!觚哉!

柏拉图有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论。他说人类一直困在洞穴中,只能看见木偶被火光投射在墙上的影子,于是便执著地以为这些影子就是一切。现代人也处在一个大洞穴中,只不过这些洞穴是由强大的传媒、信息网络构建的,我们只有手里拥有一件现代的电子产品,才能保证自己还活着,保证娱乐还存在着。固然这一切只是虚幻的美好。

可这只是一个童话吗?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0】

《娱乐至死》(中信出版社2015版)的封面上,一家四口在盯着一台电视机。但是四具躯体,没有脑袋。这样一幅漫画,如果把电视换**手一部的只能手机,估计就是在表达当下。

我们追逐各种娱乐信息,却忘了思考。然而,书中反复提到的“毁灭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恨的,而是我们所爱的”的警告就在我们身上。书中第二部分第十章《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中指出,当学生们从小***从小就适应的各种娱乐化的知识电视节目,他们欢迎学校的老师们也采用类似的手段进行教学,于是学***应当成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可是我们一路走来指导读书苦的人,却永远不会这么认为,因为教育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苦读书。

那么大部分的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修完了校园生活后,走进真正的社会人群,才发现,事实并不如此。灰太狼不会被喜羊羊打跑,而是会咬死和吃掉它们。但是时间被娱乐和快乐所消耗。

如果一个人接受这样的教育,他的社会价值功能可能只体现在不需要太多考虑的工作类型上。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接受这样的教育,她将失去的是那些会思考几代人的人。二十年前美国人发出有关娱乐至死的深思的时候,我们的娱乐化工具还不发达。

但是举目全球,好像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比得上中国有这么多的娱乐手段,我们娱乐至死的精神丝毫不逊色于美国人,但可怕的人,极少有人在遵从于娱乐化时代的同时,抽身出来琢磨那些写手们的套路,让自己变成一个清醒的人。更有甚者,我们高举着宽容的名义,去向娱乐妥协,沦为娱乐的拥趸而不自知。

马列的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总书记的思想,没有一样是为娱乐妥协而生的,他们不轻松愉快,不让你迷信盲从,有时还需要你付出艰辛去研读,才能略知一二。有人愿意踏着荆棘,不断深究吗?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1】

洞穴里的囚徒--由波兹曼《娱乐至死》展开的问题浙江省新昌中学越新文学社俞圣杰令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是一本写给电视时代的图书,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与关怀在络时代也毫不过时。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电脑,那些花边新闻如洪水般涌入,即使是严肃的新闻,也多配以噱头的标题和血腥的**,或干脆用戏说的形式。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来消化所得,我们的感官感受更甚于我们头脑的追求,而电视这些**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时所具有的品质。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为了表达潜移默化的文化伤害和对人的自我意识的完全剥夺,作者在本书中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解释、举例和引述。

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在他看来,深入了解一种文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这种文化中对话所使用的工具。掌握了传播的把柄,就掌握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

在书中,波兹曼又一个更深的理解-**是隐喻,它定义了一个隐藏但强大的暗示现实世界。**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引导我们去看和理解事物,但它的介入却常常被忽视。因此,媒介就好比是一剂精神鸦片,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的丧失,但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这剂鸦片已经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了。

波兹曼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我们不必看手表就能看到时间”,因为“有些人只是好奇时间的表达方式。”。当媒剔的作用不仅实用,而且只满足当代人浮躁的社会心理和挑剔的口味时,娱乐业便应运而生。在印刷时代,印刷品的出版与读者意见的反馈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异。

因此,当我们发现只有报刊杂志才能实现承载大量信息的功能时,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成为读者适应印刷品味乃至排版要求的功具。在这个时候,人们需要思考和选择学习知识,所以在纯印刷时代,娱乐对**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电视时代的到来,宣告了“娱乐化”概念的涌动。

电视作为一种新**,具有反馈快、形式多、内容大等特点,因此对于观众口味的转变,电视制作部门往往能获得第一手资料,这除了与信息时代到来有关外,与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电视节目是否受欢迎的目标是收视率。你只需要移动鼠标就可以知道你的程序和其他竞争对手在大众中的识别水平。所以这说明了为什么每当一档节目走红后,会有无数的跟风者一拥而上,如《非诚勿扰》《中国达人秀》。

获得足够收视率的另一个优势是广告收入的增加。电视台的主要收入**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广告,我们常常听说什么格莱美、《中国好声音》拍出破纪录天价广告费。这样一来就可以理解电视台为什么那么热衷于追求收视率了,虽然收视率本身并不会赚钱,但是它会带**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因此,当经济命脉商业化时,节目商业化时必然的。为了满足社会浮躁带来的快餐文化需求,电视节目在戏谑、炒作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快。比如看《非诚勿扰》,看《快乐大本营》,我们张大嘴巴肆元忌惮地笑,但是等节目结束,我们往往是捧着有些酸痛的面颊,然后头脑空空地再次投入生活斗争的苦海之中。如果只是老百姓对娱乐文化的疯狂追求,那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当一个社会的精英们也倾向于以娱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只能用疯狂这个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某次竞选失败,气急败坏的尼克松拒绝检讨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妆师大发脾气,一口咬定该次失手,原因全在于化妆师蓄意破坏......如你所知,这样的茶余饭后的笑点其含义已经和八卦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了。

至少,它让我们在听说当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竞选热浪中亦不忘为自己特聘"笑话"参谋这样的新闻时,不再惊诧......"政治"正演变为一种娱乐--尽管刘晓庆的脸、周杰伦的女友等其实无关政治。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记住,这不仅仅是玩文字游戏,更是我们的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在消费时代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庸。如果以上我所说的还让你觉得将信将疑,那么我来举一个你肯定熟悉的例子:一直都很受欢迎的让学术与明星联姻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

固然,用电视做文化普及很好,很不错。但一旦我们需要适应电视的形式,我们就会逐渐偏离我们最初的目标。以《百家讲坛》为例,它的确让我们记住了于丹,记住了钱文忠,他们或许风格迥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戏说形式:

戏说三国,戏说明史,戏说红楼以至戏说《**规》。个中引起的争议,我想大家应该知道很多了。当学习成为一种“戏剧技巧”,当一个社会学者和知识分子开始奉承娱乐时,我想我只能引用孔先生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心痛:

觚不觚,觚哉!觚哉!柏拉图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论。

他说人类一直被困在一个山洞里,只能看到火光投射在墙上的阴影,所以他坚持认为这些阴影就是一切。现代人也在一个大洞穴里,但这些洞穴是由强大的**和信息网络建造的。只有有了现代电子产品,我们才能确保我们还活着,娱乐还存在。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2】

3.5星书

可能是看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抵触,总觉得作者所述(也许是针对他所在的美国的情况,但中国现在也有些视频垄断娱乐的感觉)有那么一些狭隘,偏激,通篇下来,不能完全认同。

作者主要观点,也就是胥赫里(也许不是这三个字[捂脸],反正就是那个人嘛,大家知道就好)的观点:也就是电视以娱乐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使得思考过程减少(论点)。

诚然,美国的农民或许以前是可以田间地头以看书为休闲,以讨论和听演讲为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所以电视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他们的认知方式,甚至转变为肤浅浅陋的娱乐。

可是我国不是这样的。到现在恐怕我国仍然有一些农民是不识字的,是向往上学的(所以,寄希望于子孙上学)。目前,电视还没有来的及完全改变人民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一些人原本就不是通过铅字开形成缜密的思维的(反驳点1)。

Plus:甚至可能由于电视的出现,原本信息闭塞的小山村农民得以了解到外面世界的广阔。某种程度上,还开阔了视野。

2:电视的存在的确无论人们看不看都在进行,无人可以阻挡。

反驳2:可是,遥控器是在我们手中啊。我们随时有主动权去关掉电视,站起来去读书,散步。而在一天工作,学习之余打开电视:或综艺、或新闻、或微博,放松一下,劳逸结合。而我也是这么做的。

作者还讲到电视里只有正在发生的事情,没有历史(分论点)

所有现在正在发生的,组合起来,回看不就是历史重现嘛?况且,历史也是可以制作出来去播出的,提醒人们记住。

个人认为:

电视娱乐更多地还是取决于个人,取决于个人的需求。需要是整天趴在电视上的,自然也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一类娱乐电视摧毁了思考能力的人,可是这一类人,即使没有电视娱乐的存在,恐怕你也不能指望他们整天看书学习,支撑起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没有电视,可能还有别的娱乐方式。而那些原本就喜欢看书的,可能有了电视,依然可以自如呆在图书馆学习。

Plus:更值得注意和引导地,是小孩子。小孩子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甚至也没有形成很多的爱好。可能他们更倾向于电视娱乐,这就值得我们去引导。

餐厅里有几个小学生,每天一放学先把作业写完,有不会的就问一些自习的大学生(我也是辅导他们做作业的人之一[跳跳])很多时候,作业做完了,他们就坐我们身边,看我们写作业。我就问他们怎么不出去玩,他们就说,也没什么好玩的。

想想也是悲哀,这些小孩子的娱乐方式真是少的可怜和我们小时候相比(我们那时候可是到了半夜大人都喊不回家睡觉觉呢[怄火],怀念[嘘])。

而如果这时候他们有个手机,女孩子就看视频,男孩就可能打游戏。还真是被束缚在电视里的童年。

所以,更值得注意地,是电视娱乐对小孩子的影响。而如果所有的小孩子的课外时间都依赖于视频和手机,那他们长大以后,才真的是作者描述的那个被电视娱乐垄断的世界。

[憨笑][憨笑][憨笑]完结

  • 家读后感汇集

    《终极一家》在我生活中缺席已经两天了。他不知不觉的就那么走了。还记得当初刚接触一家的情景,自己正为《终极一班》的结局而愤愤不平时,听说要拍他的续集,就感觉希望来了。于是从6月盼到暑假,再从暑假盼到开学。一日一日的等,一日一日的盼,漫长的3个月把自己大部分上网时间都花在了搜索关于《一家》的新闻上。终于...

    2024.03.22 家读后感
  • 快乐成长读后感十篇

    我看过一本书,叫做《成长快乐小书架》,里面有一个故事叫做《**孩子交朋友》。在古代,美国的制度是落后的。黑人被认为是白人的奴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名叫**。**家里碰巧有个黑人男孩。他叫桑迪。他从小就离开了爸爸妈妈,从此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虽然桑迪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但是他的性格非常开朗,...

  • 无常读后感汇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您阅读一下“无常读后感”,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心中顿时会有许多新的想法。我们在写读后感的同时,书本里的很多精华,自然而然为我们所用,您可以在我们的网站上获取更多信息!...

    2024.03.14 无常读后感
  • 2024爱乐之城读后感通用

    残缺是美丽的,如果不是因为现实的现实,大概重新来过就不会拍摄的美轮美奂吧。让我心塞的是(感同身受)遇到的另一个自己,相同的彼此,却无法在一起,最后也是寻着这个人的影子却和另一个人生活。最后,致追梦者,致那些不在乎别人看法的追梦者。一星给影调,一星给石头姐的粉色无袖连衣裙和蓝色牛仔半身裙的一套,一星给...

  • 《红岩》读后感汇集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慢慢合上了《红岩》。此时,我的脑海中不断重复着书中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画面。《红岩》这部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万册的小说,以1949年末的重庆为舞台,以新旧政权更迭为背景,以国共两大阵营最后的殊死对抗为情节,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双枪老太婆等中国几代人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成...

  • 综合治理工作总结范文

    在过去的一年里,本医院致力于推进医院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将对医院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治理目标、工作重点、取得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一、治理目标本次医院综合治理工作旨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服务质量,增强医院竞争力,以满足人们对卫生健康的需求。二、工作重点1...

  • 吉他节奏的练习方法-吉他节奏感学习

    吉他节奏的练习方法很多学吉他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没有自信的觉得是不是自己天生就没音乐的节奏感?不然为什么弹琴的时候,总是没有乐感,总是无法协调。其实,这个想法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具备节奏感,就象...

    2020.01.19
  • 队列队形教案6篇

    想了解更多关于“队列队形教案”的内容吗栏目小编为您推荐这篇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 学生反应的准确性可以体现教学的专业度。希望本文能够为您的工作或学习带来帮助!...

  • 《童年》读后感优选

    优秀的作品读后感范文都有哪些特点呢?当我们通过阅读作者写的作品,获得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时。 读后感是将阅读过程中体验和思考的收获萃取成文字的方式,以下是合同范本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一系列与“《童年》读后感”有关的内容。...

  • 最新假期实践心得体会(集锦6篇)

    通过这次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无论是会还是不会,你都要有勇气面对它,尝试一下。做了,你是困难的领导;不做,你是困难的俘虏;而我在实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走进江北五里店的一个高级西餐厅—欧洲房子—做接待员。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学到了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 劳动合同集合8篇

    当人们身处在法律社会中,合同在工作中的地位变得不容忽视。签订合同可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安全感,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合同写好呢?合同范本网的编辑特别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劳动合同”,请您记得收藏此页面以备后续查看!...

    2024.03.30 劳动合同
  • 美丽梦想读后感

    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有什么秘诀呢?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仿佛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很多人会想用文字来整理自己的感悟,以下是合同范本网为您整理的“美丽梦想读后感”相关的精华内容,如果您想要更详细了解这个话题请关注我们的网站!...

  • 电影追梦赤子心观后感

    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情节而产生代入感,每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之后就会有一些感受和心得。这时观后感就成了记录欣赏作品时内心体会的最好的方式,我们将观赏一部作品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今天合同范本网小编要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主题是“电影追梦赤子心观后感”,欢迎您的来访希望我们的内容和...

  • 观察心得十篇

    植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无论是在家中的盆栽还是在广阔的大地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人类,我们应当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并通过观察它们来深入了解它们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在我的多年观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植物的生命力、适应能力以及它们与我们的相互依存关系。下面我将详细的描述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植物...

    2024.03.30 观察心得
  • 化工安全演讲稿汇集13篇

    我为了让您感到满意用心打造了这份“化工安全演讲稿”。做好准备就不怕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当我们在某些大场合下进行发言时。演讲者需要在演讲稿中提出让听众感兴趣的事件和話题,让人信服的演讲需要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让听众快速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答案的朋友请来这里查看!...

  • 小狼小狼读后感(汇集十篇)

    根据您的要求88教案网小编为您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小狼小狼读后感”,这篇文章非常出色,请务必将其保留下来。阅读书籍是借助他人的思想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读完作者的作品后,我们都能得到不少收获。对于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宣泄,大多数人可以尝试通过写读后感来记录。...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