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 范文大全/ 囚绿记教案/ 导航/

《囚绿记》教案实用

《囚绿记》教案实用。

教案课件是每个教师工作中必备的东西,他们需要准备好这些教案课件来进行上课。每天,教师都要承担起写好每份教案课件的责任。教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结合体,它体现了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详细介绍“《囚绿记》教案”的重要性。非常欢迎您阅读本网站的内容,希望您能有一次特殊的浏览体验!

《囚绿记》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学习重难点:

教学目标1、3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2是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预习检测

把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生字出示到黑板上。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研读课文、品味赏析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学习提示: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标记。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交流明确

(1)、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3、品味语言

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

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五、方法总结、畅谈收获

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各组选一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六、课下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选择生活中你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写一段200字左右短文。

七、板书

《囚绿记》

线索:恋绿择居——囚绿赏玩——释绿祝福——思绿情怀

象征: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练习题:

一、写出古诗文中,带“绿”字的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一山郭酒旗风。 ——杜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二、 词语积累:

瞥见 了截爽直 涸辙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简陋 烽烟四逼

三、课文暸望:

《囚绿记》的行文线索是恋绿——囚绿——释绿——念绿,其中囚绿是重点,也是惊人之笔。作者由于恋绿,将长春藤从窗外牵进阴暗潮湿的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来“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来比喻葱茏的爱和辛福。”他还发现这“绿友”,“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作者借对绿色常春藤的赞美,展示自己向往光明的心境,赞颂中华民族渴求自由与光明、坚贞不屈的精神。

四、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绿》、《囚绿记》比较阅读

(甲)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

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

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乙)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

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

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

……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1、两选文作者对“绿”的感情都是,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作适当的批注。

2、两选文对“绿”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都采用了的修辞手法。请各选一例并简析。

3、对“绿”的感情是一致的,但二者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它们分别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应怎样做?为什么?

4、仿写句子“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若能

答案:

1、喜爱我舍不得你;我怎么舍得你呢?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批注略。 2、比喻,示例: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把绿比喻成小姑娘,赋予绿以生命。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写出了绿的可怜。 3、甲文是爱绿而保护绿;乙文是因为爱绿而损害绿。

《囚绿记》教案 篇2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

②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全班交流: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向阳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锅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最爱东湖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A、B选做

A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B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囚绿记》教案 篇3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主旨。

2.反复读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知散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问题说明】

“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课文分析】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段解: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1937年夏天)。单独成段,说明这事情让作者难忘。

我住在北平①的一家公寓②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③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④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段解:作者介绍所住公寓的大小、地面、墙壁、天棚、窗户、窗帘,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⑤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句解:光照时间长,小屋内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⑥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句解:屋简陋、狭小、炎热而作者却选择了它,并且感到喜悦而满足,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了。〕

囚绿记。。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⑦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⑧。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句解:选定此房的原因。〕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⑨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⑩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句解:作者这样热爱绿色,让伙计感到非常惊奇。〕

段解:作者因为窗外有常春藤而选择了此房居住。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句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句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段解:“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择了这狭小而潮湿的房间是因为有一绺(liǔ)青藤为伴,不再孤独,陌生的“我”与绿叶“对话”,忘记了不快;象征生命、希望、快乐的绿色滋润“我”那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文写“囚绿”作了充分铺垫。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段解:绿色让“我”快活地度过两个月,让“我”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者的重要性。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段解: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段解:为了这绿色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我”自私地囚住了这绿色藤的两枝柔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句解:作者酷爱绿色是有渊源的。〕段解:“囚绿”后,绿色枝条旺盛地生长景象,给“我”带来了空前的喜悦。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句解:由“绿色”到“绿友”,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句解:对“绿友”爱之深,恼之切。〕

段解:“绿色”固执地向阳方向生长,辜负了“我”的爱抚与善意,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恼恨后,我决定仍囚住它。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句解:“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段解:青藤失去阳光后嫩黄、细瘦、娇弱,“我”虽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魔念占了上风,我仍不肯放绿。

第二部分(8~11):囚绿。作者着(zhuó)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我是原打算七月尾就回南京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段解:作者原先打算七月末回南京离开北平时,恢复青藤的自由。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句解:点明写作背景。〕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句解: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句解:祝愿天下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幸福。〕

段解: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作者“放绿”的同时是呼唤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段解:本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思绿。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囚绿记》教案 篇4

一、课文总结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提问任务一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恋绿(择绿、赏绿)――囚绿――释绿――思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阅读全文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好好品味一下。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生命、希望

象征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二、布置作业 :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囚绿记》教案 篇5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一常春藤盆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囚绿记》知识点整理1、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2、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3、如何理解文中的“生的欢喜”含义?不仅写出了“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出了“我”有“绿友”为我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一颗等焦的心。4、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5、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6、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7、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_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9、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文章写出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含义:(1)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4)“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5)“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囚绿记》教学反思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阵地,而文本则是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语文素养低下,尤其是文章阅读能力不强,这与文本教学的空泛性与无效性有很大关系其主要的表现是,教学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吸引学生关注文本、走进文本。我们往往以结论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准确研读。或者在很多时候,我们就根本没有理解文本。更有甚者,对文本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谓的“拓展”上。因此设计本课时,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学思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先由作家的经历入手,可以为解读文本埋下伏笔。其次是文本内容的几个层次,可以有一个问题统领: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分三个层次。作者喜欢绿是绿自身的原因;和作者的处境有关系;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系。第三是作者为什么要放绿?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意义。第四是品味文中含义丰富或自己喜欢的句、段。旨在让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语言运用之妙。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一些语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据听课的老师统计,上课发言的次数达32次。课下有的学生还说,老师我还想说呢,你都没有叫我。这堂课的教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任务。我们从反复诵读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般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读懂一篇精美的散文,朗诵是关键。而其中借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教师自己存在的问题是课堂评价语言简单,还需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提高业务能力。

《囚绿记》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圈点关键词句概括行文脉络。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这是多高的评价!这位作家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读“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初读文题,你会生发哪些问题?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方法:快速阅读,划出关键词句,用规定符号圈点勾画填写。

绿——绿——囚绿——绿——绿

学生思考交流,所填字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的形象

(一)初步感受绿的形象(囚绿前)

1、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的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喜爱之情)

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

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原因)

(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4、创设情境,与绿对话:选用文中语句,以“我欣赏你,因为你是”的句式说话,表达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体会绿的形象。

5、归纳总结绿的内涵:在这一阶段,作者心目中“绿”是的象征。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二)深入感受绿的形象

1、“囚绿”后,作者对绿的认识又是怎样的?找出文段中描写囚绿后绿的形象的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点批注)。思考:被囚的绿藤又是怎样的?其中你最有感触的是哪一处?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①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

②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③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④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2、深入探究绿的内涵:你对绿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围绕最有感触处来感受绿的新形象。

3、总结归纳:在囚绿的日子里,绿藤所表现出的内在美震撼了作者。

学生总批,教师总结: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它是希望,是执著的使者。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由浅入深,感受到了绿的自然之美、绿的执著之美,对绿的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读“情”——品析悟旨,探究写作意图,

1、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作者把绿藤当作他的惟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爱绿的一种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不是又释放了它吗?择绿赏绿也好,放绿怀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不能囚禁它,给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2、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怀念之情吗?方法:结合文中反映时代背景的有关信息,和作者简介资料等理解写作意图。

教师出示陆蠡资料和写作背景。

①陆蠡其人:

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幼时有神童之称。著有三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

②陆蠡其时其文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

自由讨论,达成共识,明确:除了怀念之外,作者在写此文章时,还有一种懊悔、自责,更有一种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至此,“绿”不仅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3、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权、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讨论明确: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第一种的主题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种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种理解比较到位。

五、读“人”——深情对话,抒写自我心声

同学们,陆蠡,一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借绿色呼喊出人民的心声,我们接触到了他那颗渴望光明、自由、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六、布置作业

请你模仿绿藤的口吻,以“朋友,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对作者写一段话,表达绿藤对作者囚绿的理解之情。

六、课外延伸(见读本)

阅读《陆蠡故居》,作适当的批注。

陆蠡故居

刘长春

我在天台县县长任上的时候,曾经瞻仰过陆蠡的故居。

那一天我到平桥镇检查工作,时间很充裕,便想起这儿曾是陆蠡的血地,他奇特的人生秉赋应该是来自周围的这片山水——这是我读黑格尔《历史地理》的一个启示。于是,我和陪同的一位朋友直奔岩下村而去。

说陆蠡奇特,有一点儿根据。十岁时,他被人目为“神童”;上大学时读的是机械工程专业,身后却留下了“绝代散文家”的美名;同时,翻译了法国诗人兼小说家拉玛尔丁的长篇小说《葛莱齐拉》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烟》等名著。第一次读他的《竹刀》,那位无名的年轻人为了山民的利益将竹刀深插进奸商的肚子里,在公堂上又将竹刀同样插入自己手臂的勇敢与坦然,就曾经让我十分惊异。扳指计算着陆蠡的年龄,感受的却是一个青年的强烈爱憎与勇于承担的刚烈。那时我就觉得如此写实的人生场景只能来自于生活,而无须什么深奥的技巧。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究竟需要多少技巧?我说不明白,然而我知道它来源于作家的那一颗心灵。陆蠡曾说:“世界上,应有更高贵的东西。”高贵的是心灵的性质。难怪李健吾先生作出这样的评价:“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玉般的心灵。”

今天我终于走近了陆蠡,走进了这位作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人觉得那样地亲切、熟稔而又充满神秘。

这座始建于民国初期的三合院,属于典型的江南民居的建筑构架。推开大门,没有听到读书声,也没有听到孩子奔跑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声与铜铃一样的笑声,昔日的喧闹在时间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流水淹没了礁石。我忽而想起,陆蠡离开家门都已经数十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如秋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走过杂草丛生瓦砾满地的天井,我忽然发现一株生长于石缝中的藤萝,它舒展开折叠的绿叶,有如倾泻的一道绿色瀑布,从东侧屋外的墙头飞流直下。我记得陆蠡是喜欢而且留恋于绿色的,他曾经写下的《囚缘记》,也就是为了在孤独中留住那片绿色和它对语,于是孤独随之消失在绿色生命的伸展里。由是,我也就了解了他的希望与快乐。一个内向与深沉的人,整日耽于思索,是不希望有更多的人惊扰他的。轻轻的,我把脚步放轻,然后走进厅堂、登上楼阁,一眼又瞥见窗外挺立的山岗与终年不断的溪流。当年,陆蠡就经常站在这里,眺望这山这水,相对无言,除了陶醉,还有在宁静中自由放飞的憧憬。在杭州读书,在厦门教书,在上海编书、写作,多年在外漂泊。他总是“如怀恋母亲似的惦记起故乡的山水”,在它面前“总是可以照见我自己。”——因为故乡的山水是进入他的灵魂与血液的东西。

我在这空落与破败的院子里徘徊,墙外绿黄斑驳的枫树在风中摇曳,夕阳的余晖映着一角青苔暗长的高墙,又把它的影子投射于庭前。我不知道,七八十年来,也是在这条长长的围廊上,曾经走过谁?曾经有谁邂逅?曾经有什么样的抚今追昔?我进来时,大门早已紧闭,不,是虚掩着,人去院空。一切都留在了昨天,而昨天已经古老。走出陆蠡故居,我对身边的朋友说: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陆蠡?

陆蠡是1919年初秋走出故居的,从此他就永远没有回来。

有家不归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追求。

……是1941年的夏天,丧偶五年多后的陆蠡在上海“孤岛”再婚。婚宴上,人们第一次看见他穿了新袍子,手里提着酒壶不怎么娴熟地为宾客斟酒。他本来是不喝酒的,可是他却丢下一句使人一想起来便不禁要流泪的话:“等抗战胜利了,我们要买大缸大缸的酒,排在门口,任过路的人随便痛饮!”八年抗战,终于如他瞻望的那样迎来了胜利,可是陆蠡却在他婚后的两个月后突然地失踪了。

陆蠡的朋友巴金、黄源、柯灵、许杰等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登了广告寻人。听说他进了南京的监狱,天气冷了,怕他受冻,朋友又把棉袍子寄去,结果退了回来,退件的理由是:查无此人。

有家不归的人,他到哪里去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负责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遭受了日本宪兵的大搜查并被抓去了两名员工,为了讨回一个“公道”,他竟上门说理去了,一去从此不返。他的朋友吴朗西说过这样一句话:“他的个性是死硬的,在任何强权的前面是不会低头的。”陆蠡的死,想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忽而,我又想起《竹刀》里的那个无名的年轻人,因为官府不相信竹刀能刺人,“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表里如一,简白传神,一个反抗压迫者的形象,铁骨铮铮地站到我的眼前。

陆蠡之文,一如陆蠡之人;陆蠡之人,亦如陆蠡之文。

从陆蠡的故居走出,往事如水沿着记忆的裂缝流动起来……一抬头,眼前又见一条蜿蜒的清流,一条清澈的非常非常纯粹可以照见人面与眉目的流水,那是始丰溪——天台的母亲河。它从大山发源,曲曲折折,奔奔波波,流到了陆蠡故居的门前,然后又在这屹立了亿万年的岩岗峭壁下,绕了一个小湾,挟带着风声与豪笑,直奔东海而去……

一晃八年,我没有再见陆蠡故居。难忘它,写信给天台的朋友让他给我拍张照片,以慰思念。照片里的陆蠡故居更加颓败了。它让我长留一个遗憾:我在县长任上时应该拨点款整修一下,派个人管理它,现在却难以办到了。在时间的风吹雨打下,在满地落叶无人扫的时候,陆蠡烈士的故居还能坚持多久?

陆蠡的散文《囚绿记》,写作者在上海“孤岛”时期,怀念在北京的生活:窗外的两枝碧绿的长青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这“囚进”屋里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却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真诚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意诉之于外象。他的这种内心意诉没有赤裸裸的直说,而是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借两枝绿藤的想象描写,而启人联想,让人寻味。正如黑格尔所说:“在具体的感性想象中显现普遍性的真实。”散文能写到这份上,也就有了深沉的意境。所以意境常用曲笔,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给人留下思维空白,把人引向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后记]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囚绿记》教案 篇7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板书:对生活的热爱

3、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4、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要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因为渴望得到某物而想占有它,结果却不能如愿的事例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作者所阐明的人生哲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

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板书: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六、研读“释绿”部分。(第12-13节)

学生讨论: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教师明确:“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板书:呼唤自由和光明

七、研读“思绿”部分。(第14小节)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含蓄地表现了他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八、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全文的表现手法:咏物抒情

九、布置作业: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恋绿囚绿释绿思绿

热爱生命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呼唤自由和光明咏物抒情

《囚绿记》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上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学生圈划、朗读课文后面注释中的有关内容)

二、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

五、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

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

2、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结构,把握主旨。

2.反复读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感知散文的语言风格。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诚挚、朴实。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918~1949)》(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四卷,写于1938年秋,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

【问题说明】

“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本文通过写作者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表现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句解: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段解:“我”怀着喜悦与满足的心情选择了这狭小而潮湿的房间是因为有一绺(liǔ)青藤为伴,不再孤独,陌生的“我”与绿叶“对话”,忘记了不快;象征生命、希望、快乐的绿色滋润“我”那颗等焦了的心。这一部分为下文写“囚绿”作了充分铺垫。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段解:绿色让“我”快活地度过两个月,让“我”感悟到了绿色对处在逆境者的重要性。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段解: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段解:为了这绿色装饰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我”自私地囚住了这绿色藤的两枝柔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句解:作者酷爱绿色是有渊源的。〕段解:“囚绿”后,绿色枝条旺盛地生长景象,给“我”带来了空前的喜悦。

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句解:由“绿色”到“绿友”,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句解:对“绿友”爱之深,恼之切。〕

段解:“绿色”固执地向阳方向生长,辜负了“我”的爱抚与善意,损害了“我”的自尊心。恼恨后,我决定仍囚住它。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句解:“魔念”是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

段解:青藤失去阳光后嫩黄、细瘦、娇弱,“我”虽然产生了恻隐之心,但魔念占了上风,我仍不肯放绿。

第二部分(8~11):囚绿。作者着(zhuó)意表现他囚绿的固执和青藤不甘被囚的执著。

我是原打算七月尾就回南京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段解:作者原先打算七月末回南京离开北平时,恢复青藤的自由。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句解:点明写作背景。〕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句解: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句解:祝愿天下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永久幸福。〕

段解:第三部分(12~13段):放绿。作者“放绿”的同时是呼唤自由与光明。点出了文章的主题。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段解:本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思绿。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囚绿记》教案 篇9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去分析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并且掌握分析的具体方法方法,以及锻炼学生在文中迅速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一、课前的每日一练。教师提供出一个高考易错成语,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并通过造句,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它的涵义,以及让学生自己造句,来达到掌握理解的目的。这样可以为学生积累成语为以后的高考做一些小小的铺垫。

二、内容安排逻辑清楚。这节课贯穿三个问题,问题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层层递进,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问题。在总结中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明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四、有学习目标的展示与明确。

教学过程中的失败之处

一、教学环节中的导入遗漏。在明确完教学目标后,我直接就进入到新课,把导入新课环节遗漏掉了。这样的话,会使学生在接受新课时有些唐突,不能很好的过渡与衔接。

二、内容讲解的深度不够。在文章的整个讲解和引导过程中,我对问题的深度给学生挖掘的还不到位,应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三、语句使用过于随意。课堂的语句使用过于随意,都很通俗易懂,没有文学性。

四、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我有些过于在乎课堂的整个进度,导致有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并没有完成留给的思考问题,我就开始讲解,从而使他们跟不上我们的进度。

教学过程中的启示:

一、课堂上语句的使用。语句使用应该追求优美具有感染力,能使学生被老师整个深深地吸引。

二、课堂上的每环节都应具备。每个环节的存在它都有它自己的意义的,我们应该充分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应该多学习、多积累,使自己能成为“长流水”,去慢慢填满学生的“半桶水”。

《囚绿记》教案 篇10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 囚绿 释绿 思绿

四、 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1、 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2、创设情境:假设学生是作者,要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与绿直接“对话”,要求学生以课文第五小节一段话“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为例,变换人称、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发对绿的喜爱之情。五、 研读“囚绿”部分。(第8-11小节)1、 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那些语句写出了他绿友的爱之深?指名朗读文中有关语句。2、 教师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学生观察它的枝条向一个方向伸长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外形特点,揭示喜爱它的第二个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问:作者得到“绿”了吗?找出文中的有关语句来说明。

《囚绿记》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好处。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好处,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齐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

陆蠡(lǐ)涸辙(zhé)淅沥(xī)猗郁(yī)移徙(xǐ)婆娑(suō)瞥见(piē)蕈菌(xùn)揠苗助长(y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样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绿影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绿色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绿囚珍重祝福

念绿绿友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述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述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比较,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修改,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齐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资料。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那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蓬勃——期望、生命

绿象征(托物言志)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志)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完美祝愿。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必须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就应尊重生命。

八、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期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寂寞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

要求:对话要贴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情绪。

能体现绿的象征好处。

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附板书设计:

蓬勃——期望、生命

绿象征(托物言志)向阳——自由、光明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志)

  •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通用十篇

    笔者特意整理了本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为新任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于初入职场的老师来说,教案和课件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写教案和制作课件都需要用心。教案不仅仅是规划教学过程的工具,更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如果您认为这个网页对您有帮助,不妨将其收藏起来!...

  • 教育方案(实用4篇)

    创造的价值也是具有偶然性的。好的想法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与正确的人合作,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所以在项目的初期,我们需要花时间准备种子,种下去可能不会立即看到效果,但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制作方案的过程也是如此,需要细致地规划每一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有效地推进。我们不能盲目地开始,而是要...

    2024.01.07 教育方案
  • 石钟山记教案经典13篇

    一、教学要点1、掌握"函胡/莫/识"等通假字;掌握"鼓/是/绝/而/焉"等常用实词和虚词;2、掌握"鼓/舟/目/耳"等在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3、掌握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介宾短语后置句;4、掌握苏轼和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5、了解和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

    2024.01.13 石钟山教案
  • 安全记心中的教案九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课件。现在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用来评价和总结的基础材料。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不妨阅读一下“安全记心中的教案”。但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语言十二生肖教案实用12篇

    阅读“语言十二生肖教案”也许可以让您对此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老师的工作之一是编写教案和课件,当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必须要非常完备。教案的编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风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便于日后访问,请在浏览器中收藏本页。...

  • 简短的酒店辞职报告十五篇

    本文题为“简短的酒店辞职报告”,是由合同范本网的编辑为您搜集整理的。阅读本文,您将获得丰富的知识,以及享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和理解文字和思想的魅力。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必须经历辛勤付出的实践,当一个季度或一年的工作即将结束时,我们常常需要撰写报告。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编写,不能使用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024.01.15 酒店辞职报告
  • 最新试点方案集锦十二篇

    计划的制定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有清晰的方向,进而更有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这些目标是根据领导给出的工作任务指示来确定的。我们应该亲自起草一个全面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让我们的思维从各个方面展开,以不断提升自己。合同范本网小编为大家详尽地总结了关于“试点方案”的知识点,欢迎大家查阅。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

    2024.01.15 试点方案
  • 交易合同收藏九篇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签订合同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您知道一份完整合同书写的关键在哪里吗?或许本文的内容可以为您提供有效的帮助。...

    2024.01.15 交易合同
  • 车间实习日总结十篇

    感觉写好范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作,可以参考范文。范文的结构安排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在大量资料中选取了一篇非常有帮助的"车间实习日总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阅读一下!...

    2024.01.15 车间实习总结
  • 凤囚凰(汇编)

    ●凤囚凰凤囚凰,如昼微暖夜微凉。囚我一生爱意不少,囚你一妈往天幸福安康。凤囚凰,如事他微暖心微凉。囚我永生念你不忘,囚你永妈往天在我心上。 ●【凤囚凰】?一寸柔肠,引红颜痴狂,半生虚妄,盼一句凤凰...

    2022.03.17
  • 写给对象的短句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为了在这个充斥着各种信息的时代中获得幸运是不可能的,唯有努力才是最重要的。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短句,包括并列句、简单句和从句。相比较长句的文章,短句的文章更受大众欢迎。非常感谢您的光临!...

    2024.01.15 写给对象短句
  • 化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个人锦集

    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最新关于“化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个人”的样本文稿,职场人员需要具备明确的文件撰写能力,现如今范文的用途逐渐普及。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拓宽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撰写一篇优秀的范文时,借鉴其他优秀范文是必不可少的。...

  • 巴菲特之道读后感

    本文整理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源,大家对作者的畅销书籍深感兴趣。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您是否在写读后感时有了自己的领悟?相信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 现场会方案汇集9篇

    事事都要提前计划,没有计划就会失败。计划是确保工作按时完成的关键步骤。经常需要事先制定活动方案,这样可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关于“现场会方案”的资料,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请将它收藏起来以备查阅!...

    2024.01.15 现场会方案
  • 2024护理个人述职报告

    一、在科护士长的领导与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根据护理部及科内的工作计划,制订本科的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按护理部及急诊科总体管理要求,有计划地安排急诊室重点工作,做到月有计划,周有重点,日有安排。三、检查督促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了解各班护士执行治疗、巡回,主班及总消毒等各项工作的...

    2024.01.15 护理述职报告
  • 大班综合活动教案:牙齿旅行记

    设计思路: 在主题“我喜爱的运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巧绘本《牙齿旅行记》符合我的设想。故事借助女巫“甜心”帮助小女孩洋洋寻找吞进肚子里的小白牙的过程,展示了人体内部的消化系统,...

    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