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等比数列教案十一篇。

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等比数列教案”,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助到你,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特别是对于刚入职的老师来说,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不能草率对待。教案是指导教学的必备规范,需要认真准备和制定,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希望大家都能注重教案的制作和使用,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等比数列教案 篇1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 和 两种情况.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 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2)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记 ,式中有64项,后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②-①得 即 .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 项和 ,如何化简?

仿照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 ,即

④,

③-④得 ⑤,(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 的取值)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 的数列的和,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设 ,其中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 ,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于是 .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1.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2.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等比数列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3、3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索的艰辛,体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从故事入手:传说,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结果是国王倾尽国家财力还不够支付。同学们,这几粒麦子,怎能会让国王赔上整个国家的财力?

关键就在于计算麦粒的总数。很明显,这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64项和的问题,即如何计算1+2+22+……+263?

(二)师生讨论、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当q=1时,Sn=na1

当q≠1时,

公式说明:①对等比数列{an}而言,a1,an,Sn,n,q知三可求二②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取适当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在公比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③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

(三)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等比数列{an}中,

①已知a1=-4,q=1/2,求S10 ②已知a1=1,an=243,q=3,求Sn

③已知a1=2,S3=26,求q。

通过例题一,渗透知三求二的思想。

练习:求等比数列1,-1/2,1/4,-1/8,…,-1/512的各项的和。

例2、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S3=9,求q,an。

练习:等比数列{an}中,若S3=7/2,S6=63/2,求an、S9。

通过练习得出等比数列前项和的一个性质:成等比数列。

例3:(1)求数列1+1/2,2+1/4,3+1/8,… n+,…的前n项和。

首先由学生分析思路,观察出这组数列的特点,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而是等差加等比。归纳出这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思考:求和:1+a+a2+a3+…+an

(四)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军设计了问题,始终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课堂活动变得生动而愉悦。

等比数列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三章“数列”第五节的内容,一方面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准备。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列求和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它在如“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的计算中也经常涉及到。

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教师教学用书安排“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特点而言,蕴涵丰富的思想方法;就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公式推导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运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能力。

突出重点方法:“抓三线、突重点”,即(一)知识技能线:问题情境→公式推导→公式运用;(二)过程与方法线:特殊到一般、猜想归纳→ 错位相减法等→转化、方程思想;(三)能力线:观察能力→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及严谨态度。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而知识的整合对学生来说恰又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错位相减法是第一次碰到,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事物。

突破难点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及时地给以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二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等比数列教案 篇4

师:上节课我们对等差数列进行了复习,在数列中另一类重要的数列是什么?

生:等比数列.

师:我们这节课复习等比数列.(点课题并板书)通过课前预习,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等比数列的定义.

前n项和公式.

3.等比中项的概念.

4.等比数列最基本性质.

学生A:回答问题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商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记为q.

师:在这个定义中需要强调的有哪些?

学生A:

1.数列从第二项起.

2.“商”字,即数列中每一项都不为0.

3.同一个常数.

师:常数列是等比数列,这句话对吗?

学生A:不对,非零常数列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零常数列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学生B:回答问题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

推广为:.其中m,n∈N*.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为:

师:在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公比得1与不得1两种情况.

学生C:回答问题3,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为a,c的等比中项,且.

师:两个数的等比中项有两个,这与两个数的等差中项不同.

学生D:回答问题4,等比数列有如下性质:

1.若m+n=p+q,m,n,p,q∈N*,则am·an=ap·aq.

2.若Sn≠0,则Sn,S2n-Sn,S3n-S2n成等比数列.

3.下标成等差数列的项构成等比数列.

师:以上几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题.

教师在黑板上出几道小练习题,学生在课上迅速完成,然后口答.

1.在等比数列中,

A. B. C.或 D.-或-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48,前2n项和为60,则前3n项和为( )

A.183 B.108 C.75 D.63

3.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若a5a6=9,则log3a1+log3a2+log3a3+…+log3a10=____.

4.若{an}为等比数列,且a1+a2+a3=7,a1a2a3=8,求an.

学生E:1题选C.在等比数列{an}中,a7a11=a4a14=6,又a4+a14=5,

是或,即选C.

学生F:2题选D.在等比数列中,由性质2,前n项和为48,次n项和为12,得末n项和为3,故前3n项和为63,即选D.

学生G:填10.因为log3a1+log3a2+log3a3+…+log3a10=log3(a1a2…a10),

又a1a10=a2a9=…=a5a6=9,

故log3(a1a2…a10)=log395=10.

学生H:由已知得解得或

所以an=2n-1或an=23-n

师:上面几名同学完成得很好,在解题中我们需注意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下面我们解决较综合性问题,找三名同学板演.

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q>0),它的前n项和为40,前2n项和为3280,且在前n项和中的数值最大的项为27,求数列的第2n项.

2.已知{an}的是首项为2,公式为的.等比数列,Sn为它的前n项和.

(1)用Sn表示Sn+1;

(2)是否存在自然数c和k,使得成立?

3.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且满足2Sn=3(an-1),

(1)证明数列{an}是等比数列,并求Sn;

(2)若bn=4n+5,将数列{an}和{bn}的公共项按它们在原数列中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dn},证明{dn}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三个学生板演后,师生进行点评,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质疑答疑.

评析:

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教学活动主要以回顾、归纳、训练的形式展开.采用了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题型)----课上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补充归纳、强调注意事项----巩固练习----个别答疑.

学生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上教学效果.

愉悦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板演,强化解题的规范性、严谨性.

为适应现在高考要求,复习课应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为出发点,以搞好高三复习备考,提高备考效率为目标,这是摆在所有高三教师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讨.

等比数列教案 篇5

一. 教学内容:

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式、通项公式、性质及前n项求和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三、要点:

(一)等差数列

1.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1:

2. 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2:

3. (m, n, p, q ∈N )

5. 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

(1)利用 >0,d

当 ≤0,且 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

(二)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 ① 或 ②

当q=1时, 时,用公式②

2、 是等比数列 不是等比数列

②当q≠-1或k为奇数时, 仍成等比数列

【模拟】

1.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是2,且前四项的和为1,那么前八项的和为 ( )

A. 15 B. 17 C. 19 D. 21

2. 已知数列{an=3n-2,在数列{an}中取ak2,akn ,… 成等比数列,若k1=2,k2=6,则k4的值 ( )

A. 86 B. 54 C. 160 D. 256

3. 数列A. 750 B. 610 C. 510 D. 505

4.

A. 5 B. 6 C. 7 D. 8

5. 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

则这个数列有 ( )

A. 13项 B. 12项 C. 11项 D. 10项

6. 数列 并且 。则数列的第100项为( )

A. C. 7. 在等差数列{ =-15,公差d=3,求数列{ 的元素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等比数列教案 篇6

证明等比数列

cn/c(n-1)=an*a(n+1)/an*a(n-1)=a(n+1)/a(n-1)=3

bn=a(2n-1)+a(2n)=3*a(2n-3)+3*a(2n-2)=3(bn-1)

因此bn/b(n-1)=3,所以b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

2

设数列{a的第n项}的前n项和Sn=1/3(a的第n项-1),n属于自然数

Sn-S(n-1)=an=1/3(an-1-a(n-1)+1)=(an-a(n-1)/3

已知前三项是2,4,8,数列满足a(n+1)=a(n)+2n(就是第n+1项等于第n项加上2n),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这儿没有告诉你数列是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之前必须证明它是等比数列,请问怎么证明?

上n-1个式子相加得到:

右边是等差数列,且和=[2+2(n-1)](n-1)/2=n(n-1)

根据题意,数列是3*2^n(^n表示肩膀上的方次),n=1,2,3,...

为了验证它是等比数列只需要比较任何一项和它相邻项的比值是一个不依赖项次的`固定比值就可以了.

所以第n项和第n+1项分别是3*2^n和3*2^(n+1),相比之后有:

数列an前n项和为Sn 已知a1=1 a(n+1)=(n+2)/n乘以Sn(n=1,2,3......) 证明

那么S(n+1)=(n+1)2^n,S(n-1)=(n-1)2^(n-2)

等比数列教案 篇7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 项和.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 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 和 两种情况.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3)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 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等比数列教案 篇8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3、3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索的艰辛,体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教法学法分析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从故事入手:传说,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结果是国王倾尽国家财力还不够支付。同学们,这几粒麦子,怎能会让国王赔上整个国家的财力?

关键就在于计算麦粒的总数。很明显,这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64项和的问题,即如何计算1+2+22+……+263?

(二)师生讨论、探究新知

总结归纳:当q=1时,Sn=na1

当q≠1时,

公式说明:①对等比数列{an}而言,a1,an,Sn,n,q知三可求二②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取适当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在公比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③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

(三)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例1:等比数列{an}中,

①已知a1=-4,q=1/2,求S10 ②已知a1=1,an=243,q=3,求Sn

③已知a1=2,S3=26,求q。

通过例题一,渗透知三求二的思想。

练习:求等比数列1,-1/2,1/4,-1/8,…,-1/512的各项的和。

例2、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S3=9,求q,an。

练习:等比数列{an}中,若S3=7/2,S6=63/2,求an、S9。

通过练习得出等比数列前项和的一个性质:成等比数列。

例3:(1)求数列1+1/2,2+1/4,3+1/8,… n+,…的前n项和。

首先由学生分析思路,观察出这组数列的特点,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而是等差加等比。归纳出这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思考:求和:1+a+a2+a3+…+an

(四)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记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军设计了问题,始终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课堂活动变得生动而愉悦。

等比数列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一章“数列”第六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2.从学生认知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二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刻性和严谨性。

4.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一些所谓不可理解的事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型,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采用启发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按照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

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直觉认为穷人可以向富人借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得出:

穷人30天借到的钱:(万元)

穷人需要还的钱:?

2.学生探究,解决情境

(2)教师紧接着把如何求?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①若用公比2乘以上面等式的两边,得到

若②式减去①式,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

(分) ≈1073(万元) > 465(万元)

由此得出穷人不能向富人借钱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很显然的事,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决情境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可以消去了,得到: ≈1073(万元) > 465(万元) 。老师强调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 学的信心,同时也为推导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提供了方法。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为,公比为q,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

方法:错位相减法

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在学生推导完成之后,我再问:由得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4.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探究1.求和

探究2.求等比数列的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方法1: 观察、发现:.

方法2:此等比数列的连续项从第5项到第10项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探究3:求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采用变式教学设计题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式、变式运用公式、研究公式特点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5.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 (2)方程思想

3.数学方法: 错位相减法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6.当堂检测

(1)口答:

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中

若,则________,若,则________

若=3,=81,求q及 ,

若 ,求及q.

(2)判断是非:

① ( )

② ( )

③若③且,则

( )

【设计意图】对公式的再认识,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识记公式,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7.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必做: P30习题 1—3 A组 第1题,

选作题1:求的前n项和

(2)思考题:能否用其他方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设计意图】布置弹性作业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通过推导方法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变加为减,等价转化;递推思想:纵横联系,揭示本质;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同时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

六、教学设计说明

1.情境设置生活化.

本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虑到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意在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问题探究活动化.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3.辨析质疑结构化.

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平、快”填空和判断是非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了公式的结构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优化知识体系。

4.巩固提高梯度化.

例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科书中的例题改编而成,并进行适当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5.思路拓广数学化.

从整理知识提升到强化方法,由课内巩固延伸到课外思考,变“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使数学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作业布置弹性化.

通过布置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学生的根据高二学生心理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

其中,案例是基础,使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使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使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组小讨论并充分运用直观完整的板书和计算机课件等教辅用具、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

思维能力。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公式推导、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亮点之处: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甘当学生的绿叶

由于数学的抽象、思维严谨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者变化多样的题目容易望而生畏,出现懒得动脑思考、动笔去做的现象。教师也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在本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摸索。不怕学生出错,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摸索中增强思维能力、解题技能和计算经验。特别是在例3中,教师针对题目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提示,让学生去尝试着解题。张漫同学的板书详尽,将思路方法概括表述出来,过程完整。只是结果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给予指出,同时也个结果错误也是学生经常犯的。

等比数列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3.3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这部分内容授课时间2课时,本节课作为第一课时,重在研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教学中注重公式的形成推导过程并充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类比分析、分类讨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类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与态度: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索的艰辛,体味成功的喜悦,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重难点确定的依据:从教材体系来看,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本身特点来看,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和等差数列的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比性低,无法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它需要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能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强调知识的严谨性的同时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故事入手:传说,波斯国王下令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发明者对国王说,在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麦子,第三格内放4粒,第四格内放8米,……按这样的规律放满64格棋盘格。结果是国王倾尽国家财力还不够支付。同学们,这几粒麦子,怎能会让国王赔上整个国家的财力?

关键就在于计算麦粒的总数。很明显,这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前64项和的问题,即如何计算1+2+22+……+263?

当q≠1时,

公式说明:①对等比数列{an}而言,a1,an,Sn,n,q知三可求二②运用公式时要根据条件选取适当的公式,特别注意的是,在公比不知道的情况下要分类讨论;③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

①已知a1=-4,q=1/2,求S10 ②已知a1=1,an=243,q=3,求Sn

③已知a1=2,S3=26,求q。

通过例题一,渗透知三求二的思想。

练习:求等比数列1,-1/2,1/4,-1/8,…,-1/512的各项的和。

例2. 等比数列{an}中,已知a1=3,S3=9,求q,an。

练习:等比数列{an}中,若S3=7/2,S6=63/2,求an、S9。

例3:(1)求数列1+1/2,2+1/4,3+1/8,… n+,…的前n项和。

首先由学生分析思路,观察出这组数列的特点,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而是等差加等比。归纳出这类数列求和的方法。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军设计了问题,始终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让课堂活动变得生动而愉悦。

等比数列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等比数列前n项和》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也是函数的延续,它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等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二、学情分析

在认知结构上已经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在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运

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情感态度上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但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尚有待加强。并且让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过程中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推导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

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重难点的确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这一章的重点,其中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多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学生难以想到,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

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如下6个阶段: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西游记后传的情景,即高老庄集团,由于资金短缺,决定向猴哥进行贷款,猴哥每天给八戒投资1万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1万,连续30天,但有一个条件:第一天返还1分,第二天返还2分,第三天返还4分后一天返还数为前一天的2倍.假如你是高老庄集团企划部的高参,请你帮八戒决策.这是一个悬念式的实例,后面的“假如”又把学生带入了实例创设的情境,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倾向,并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问题,讲授新课:

根据创设的情景,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建立起两个等比数列的数学模型。提出如何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通过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类比观察等比数列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则每一项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式子有许多相同的项的特点,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把两式相减,进而突破了用错位相减法推到公式的难点。教师再由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启示,正式引入本节课的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请学生用错位相减法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出公式后,学生一起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当q=1时Sn又等于什么,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完整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二是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3、例题讲解: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设置如下两种类型的例题:

1)例1是公式的直接应用,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会合理的选用公式

2)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的填空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能力.

4.形成性练习:

练习基本上是直接运用公式求和,三个练习是按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练习时,教师巡查,观察学情,及时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独到解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其中偶发性错误进行辨析、指正。通过形成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和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形成技能。

5.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小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推导公式的所用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错位相减法和分类讨论思想。通过师生的共同小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进一步完成认知目标和素质目标。

6.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并可布置相应的研究作业,思考如何用其他方法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 分数大小比较教案

    每一个老师为了讲好课都需要制作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的老师在制作的时候认真负责,就能够达到好的效果。教案和课件是日常教学管理和督导的重要依据,那么,写好教案和课件的关键点在哪里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与“分数大小比较教案”相关的事项,里面包含了您所需的各种信息,赶快过来看一下吧!...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搜集了许多优质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与您分享,希望您能将本文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案与课件对于老师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写教案时老师们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应该成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助手。...

  • 分数的意义教案十一篇

    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要求的“分数的意义教案”建议。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提高教案的质量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益。感谢您的光顾让我们一起打造更好的明天!...

  • 比赛合同(系列十一篇)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不违反法律。签订合同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比赛合同”是由合同范本网的编辑特意为您提供的内容,收藏本文方便您参考!...

    2023.09.27 比赛合同
  • 教学教案十一篇

    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设计(一):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透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述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初步理解课文资料,领会船长舍...

    2024.02.12 教学教案
  • 《隆中对》教案一篇

    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隆中对》教案一篇”的资料。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制作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欢迎您来参阅本文祝您愉快!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如实词、虚词等。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3.掌握文...

    2024.01.12
  • 天津曾国藩教案精华五篇

    我们带来一篇关于“天津曾国藩教案”的深度探讨文章,希望这些参考内容能够为您的工作或学习提供帮助。教案和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老师还没有准备好,现在也来得及。教案是评判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 2024素质拓展策划方案锦集十四篇

    如何制定一个优秀的方案呢?为了在刚刚踏入职场时更好地提升自己,我们都需要进行精心策划,不断完善我们的计划。针对您所需的“素质拓展策划方案”,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请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情况灵活运用这些信息!...

  • 个人简历总结自我评价十一篇

    合同范本网小编已经为您找到了以下的相关信息:“文档写作能力在职场生涯和学术生涯中至关重要”,文档写作能力是职场生涯和学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作前,我们有必要看看别人推荐的范文模版。 一流的模型范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文档任务,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适合大家?请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篇文章会给您一些启示!...

  • 2024最新考试作文十一篇

    上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要求我们写作文,写作文可以帮助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细枝末节中发现“宝藏”。优秀的作文到底好在哪里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4最新考试作文十一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知道,你是这世上唯一一个肯永远等着我的人,唯一一个不会生我...

    2024.02.19
  • 干部观后感(汇总9篇)

    如何让作品名的观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写观后感的过程可以让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经过合同范本网编辑的反复打磨和精准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心灵之旅”,希望您喜欢本文欢迎阅读!...

    2024.02.26 干部观后感
  •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锦集

    授课计划,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整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教学反思和改进。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充分重视教案课件的编写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 李保国观后感13篇

    难忘夏末秋初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奔赴文化中心,去看了一场电影--《李保国》在观影之前,我对李保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就在河北农业大学就读,他和一帮孩子到我家玩儿的时候就曾经谈论过这位农民教授事迹;老校长在岗的时候,组织我们在书法室观看过相关的宣传片,我印象很深。此次观...

    2024.02.26 李保国观后感
  • 发朋友圈的精美句子精华

    心里难受的感觉不是变成陌生人,而是逐渐变得陌生的态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心情变化,让人感慨万千。希望大家能珍惜身边的人,保持真诚和温暖的态度。...

  • 《骆驼祥子》读后感六篇

    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编辑了“《骆驼祥子》读后感”。同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每次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写读后感应该写书里最打动你的部分。我相信这些思路可以帮助您解决瓶颈问题!...

  • 优秀高中设计教案6篇

    主题班会《如何进行访谈》一、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勤于动手,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访谈法是进行社会调查时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具有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熟练运用访谈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合...